北京日報訊(記者 韓軒)“要是演《飲酒歌》觀眾能跟著一起唱,最后維奧列塔就‘死’在觀眾腳邊,這是大劇場看歌劇做不到的,觀眾卻更容易融入。”說起經典歌劇《茶花女》,鋼琴家、指揮、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師田光浩有這樣一個設想。4月24日至26日,隨著浸沒式歌劇《茶花女》在位于東環廣場的東環會堂上演,他的設想將實現。田光浩和他的光榮歌劇團的成員們,希望通過“不在劇場里演歌劇”的形式讓歌劇走近更多人。 說到光榮歌劇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這個團在不久前剛剛集結,聚集了四十多位年輕的歌唱家和演奏家,“我們的成員有國家院團的演員和高校的教師,還有剛從國外學習聲樂畢業的‘海歸’。”田光浩這樣介紹這支“隊伍”。他們大多數是90后,“現在還沒有機會在國家大劇院或者中央歌劇院的演出中唱主角,但有一身本領,不想只是在學校教教書,也希望有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就這樣,光榮歌劇團在田光浩的召集下成團。當他們想到做歌劇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幾年很流行的浸沒式歌劇。“大劇場歌劇演員離觀眾很遠,帶孩子過去孩子可能都坐不住,但如果我們在一個小場地,就在觀眾身邊唱和演,觀眾可能覺得很好玩,聽了第一部,可能還想聽第二部。”田光浩說。 此前,劇團的成員們曾多次在東環會堂舉辦歌劇沙龍和普及講座,成團后推出的第一部歌劇《茶花女》也想在這個會堂上演,田光浩擔任指揮。“這里是一個可以容納200人的場地,設計上就像一個酒吧,正好《茶花女》第一幕就是一場大宴會。” 會堂中有一塊固定的表演區域,但演員會經常去觀眾身邊表演,“演員也會邀請觀眾一起完成劇中的一些橋段,絕不讓觀眾死坐兩個小時。”浸沒式歌劇最講究互動,他們也打算對劇情做一些獨特設計。團員們用歌劇原文演唱,劇中曲目都不會更改,但在幕間設有引導詞和導賞。“所有臺詞都會有字幕,但不會逐字逐句翻譯,而是變成現代人的表達方式,加一些流行語。”田光浩說。 “我們就是千方百計地讓觀眾喜歡。”他誠實地說,對比以往的大劇場演出,他們都覺得難度并不在表演和演奏,而是在于和觀眾的互動。作為鋼琴家,田光浩也多次巡演,在舞臺上他也不太清楚觀眾是不是喜歡自己,“但是在這就不一樣了,我們想讓觀眾喜歡歌劇,就得改變舞臺上演出的神態,讓他們有融入感。” 《茶花女》是他們的第一次嘗試,下一部他們計劃排演《波西米亞人》,一年排演3部到4部劇目,其中包含一部中國作品。不過,想做一部戲就需要一定資金支持,可目前,除了鋼琴和場地免費提供外,其他都是田光浩自掏腰包。 為了指導隊員的演唱和表演,田光浩請到了來自斯卡拉大劇院的Simonetta Tancredi作藝術指導。她聽說這群年輕人的熱情,僅收取極低的費用。歌唱家戴玉強和薛皓垠也受邀擔任出品人和監制。田光浩盤算了一下,做一部劇的成本大概要十萬元。因為資金有限,伴奏以雙鋼琴形式呈現。 “能賣點票錢就回個本,沒有就自己玩,實現我們的理想。”田光浩又一笑,“我們叫‘光榮歌劇團’,實話說,我們從事這個行業自己就覺得很驕傲,如果能推廣一下歌劇,就更好了。” |
相關閱讀:
- [ 04-01]歌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 [ 03-18]中國歌劇舞劇院將巡演金庸經典影視作品音樂會
- [ 03-08]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用喜劇演繹扶貧
- [ 03-04]2019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開幕
- [ 03-01]丁毅:悉尼歌劇院首位來自中國的首席男高音
- [ 02-20]首部4K全景聲歌劇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展映
- [ 01-21]國家大劇院開年大戲 歌劇《茶花女》五度上演
- [ 12-29]中央歌劇院原創歌劇《命運》在京首演
- [ 12-25]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周在福建開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