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2月28日電 專訪:“中國學生極富創新和動手能力”——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校長保羅·湯普森 新華社記者 桂濤 趙一諾 馬雨蒙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校長保羅·湯普森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學生在學術方面對學院的貢獻非常大,他們在技術知識和創新方面表現很好。 湯普森說,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學生們都很珍惜在這里結識新朋友和在學院工作室參加設計創作的機會。“中國學生極富創新、智慧和動手能力。” 他舉例說,在材料科學方面,有中國學生為麻痹和腦癱患者設計了專門的輪椅,還有個中國學生發明了一種新型傳導材料,日后可用于創新產業。 “我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極具創新力的國家,中國制造了許多了不起的產品,推出了很多國際品牌。”湯普森說。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成立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與設計專業大學。在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上,該校多年蟬聯“藝術與設計類大學”全球第一,被譽為全球藝術與設計大師的搖籃。 根據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數據,目前有超過350名中國學生在該校就讀。 湯普森認為,英國在藝術設計與創新方面擁有強大實力。他說,一系列諾貝爾獎得主、偉大的藝術家和音樂家都誕生于此,他們的影響會永久流傳。他認為,當前英國創意產業正處于黃金時代,不論是對電影業還是純藝術而言,都是一個誕生創造力的絕佳時刻。 湯普森說,中西藝術正越來越相近,他見到了許多來自中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畫技和頂尖的畫手”,以及高標準的繪畫作品。他說,皇家藝術學院正與一些中國高校合作,一起參與全球創新設計。 湯普森說,皇家藝術學院一直以來致力于培養有強烈價值感的學生,希望他們能為特定的價值觀所驅動,這種價值就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之中。 “你能看到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們應對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造福殘疾人士的設計作品中都蘊含著非常強烈的社會宗旨和創新觀念。”他說。 湯普森駁斥“藝術無用論”,他認為學習藝術教會人如何思考,如何與自己交流、表達自我,“學習藝術實際上非常有用,為許多其他領域奠定了專業基礎”。 他認為,一所好的大學不僅應教給學生職業發展技能,更要全面引導學生,教他們開拓思想,了解社會各界的觀點。 “教育不只發生在教室里,教育無處不在,比如博物館、美術館、街道、劇院和圖書館等,”他說,“家長們有很多方式能幫孩子培養興趣、學習知識,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孩子更多更豐富地體驗這個世界。” |
相關閱讀:
- [ 02-19]新媒:中國學生銳減,新西蘭著急
- [ 06-08]章瑩穎案將滿周年 中國學生會將舉行追思祈福活動
- [ 05-29]美航校教官綁架中國學生欲“遣返” 兩人已經被捕
- [ 02-28]24小時內2名中國學生在英失聯 使館、警方已介入
- [ 11-14]駕車沖撞中國學生 法國男子被控謀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