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憨態可掬歡樂過大年
2月5日,農歷正月初一,生活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在樹上曬著太陽睡大覺,憨態可掬的模樣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香港舉行花車巡游送祝福
2月5日,一輛花車在香港街頭巡游。 當日,香港舉行花車巡游,眾多演出團隊為市民和游客送上新春祝福。

“半條被子”村日子紅火了
在湖南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還保留著當年三名女紅軍與徐解秀老人同住的老屋與小床(1月30日攝)。

動物吃餃子慶新春
2月2日,春節將至,天津動物園的營養師們,為園區內的動物們準備了蔬菜餃子慶新春。

列車上過除夕
2月4日,在Z157次列車上,列車工作人員和旅客在一起包泰州餃子。
當日是除夕,在江蘇泰州開往黑龍江哈爾濱的Z157次列車上,列車工作人員精心布置車廂,與旅客一起寫福字、包餃子。

感受春運新變化
1月20日,動車組列車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無人機拍攝,拼接照片)。2019年春運于1月21日正式拉開序幕。新春佳節臨近,春運進入高峰。流動的中國,處處涌動溫馨的真情。年年春運,歲歲不同。今年春運高峰有什么新特點,來往旅客有什么新變化?新華社記者深入火車站、機場、長途汽車站親身體驗。

“慢”火車上的春運時光
又是一年春運時,高鐵線路的覆蓋,讓春節回家變得更快捷。然而,那些曾經承載過許多人歸家心愿的綠皮火車,并沒有因此而退出歷史舞臺。

故宮里的年味
2月5日,人們在故宮舉行的“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上選購燈籠。
當日是農歷大年初一,眾多市民和游客來到北京故宮參觀游覽,感受年味,歡度春節。

民間匠人走出“國際范兒”
“汴京燈籠張”始于清朝,是河南省開封市的燈籠制作世家,延續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其燈籠主要使用紙、布、緞、絹、竹、木等材料制作,經過扎制、合褶、著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張俊濤是“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承人之一。2000年,張俊濤在搜集國內各地資料的基礎上,開始從事古代花燈的研究復原工作并致力于燈籠文化的復興,近年來陸續開展了燈籠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傳統汴京燈籠。

愛上小手藝 開心過大年
2月5日,在南寧市興寧區銀獅巷,游客在選購編織小工藝品。當日是農歷大年初一,廣西南寧市傳統街區的編織、糖畫、陶藝等手工藝制品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觀選購,歡度佳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