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肯尼亞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在內羅畢簽署了《關于發展運營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諒解備忘錄》,將以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為平臺,深化在農業、醫療衛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監測、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中非科研合作。 “希望通過學術交流和培訓合作,推動肯尼亞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創新創業中心”,肯尼亞教育部長阿明娜·穆罕默德表示,肯中兩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科學家之間的合作將加強兩國關系,肯尼亞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為實現“2016—2025非洲大陸教育戰略”和“肯尼亞2030年愿景”提供助力。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科學合作的重大項目之一,該中心已經成為向整個非洲地區開放的國際學術合作平臺。 作為中非共建的首個大型綜合性科教機構,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位于內羅畢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校園內,匯聚了來自中國18家科研單位的力量,從2013年立項至今已與肯尼亞、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20家科教機構展開合作,先后啟動45個合作研究項目,為非洲各國培養了122名研究生、160余名培訓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 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理事會主席保羅·坎亞里說,該中心不僅提升了肯尼亞科研及教育方面的能力,更成為了非中生物多樣性和農業領域合作的重要樞紐。作為中心科研工作重要內容之一的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已連續3年在肯尼亞完成玉米示范種植;在肯尼亞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平均產量是當地常規品種的4至5倍;在埃塞俄比亞、蘇丹、烏干達、肯尼亞試驗種植的甜高粱,每畝增產40%以上。 “結合考察當地豐富獨特的自然資源,開展聯合學術研究,并促進非洲科研人才培養,對于中非科研合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非研究中心副主任嚴雪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他正帶領當地研究生在肯尼亞山、阿伯戴爾地區等區域開展水資源監測考察項目,相關課題組已在非洲3大湖泊地區及周邊城市開展了10余年的水資源監測工作。中心成立后,與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環境部門就共建水資源環境監測網絡達成了共識,為東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水資源保護及利用提供了大量參考數據和對策依據。 因成績優異而獲得中國獎學金、目前在中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肯尼亞學生塞繆爾·保羅·卡加梅說,非中聯合研究非常符合非洲國家實際需求,在水資源保護和利用、農作物栽培示范等方面已經取得很有意義的成果。“感謝中國科學院為我提供的學習機會,讓我能在中國學習農業、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先進經驗。學成回國后,我會努力為解決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糧食短缺、環境污染、水資源利用等問題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塞繆爾說。 據介紹,該中心已與非洲相關合作單位開展野外考察31次,聯合出版學術著作6部,合作發表研究論文78篇,獲得專利11項。中心4500平方米的實驗樓群內設立了6個專業實驗室,全部科研設備由中國科學院提供,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理與遙感、天然產物開發、農業、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學等,另外中心還擁有16.2萬平方米的植物園。 據介紹,未來3年,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合作建設,向非洲國家學生提供150個獎學金名額。中非雙方未來還將共同設立聚焦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研發中心和聚焦公共衛生服務的傳統醫藥研發中心。(呂強) |
相關閱讀:
- [ 12-20]廈門市人口發展規劃出爐 2020年常住人口不超450萬人
- [ 12-20]山鄉古鎮青年回鄉創業 特色民宿成為鄉村發展新亮點
- [ 12-20]劉遠張禎錦就水仙花原產地保護及產業發展現場辦公
- [ 12-20]漳州市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臺
- [ 12-20]山鄉古鎮青年回鄉創業 特色民宿成為鄉村發展新亮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