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幾天云南大理洱源縣在網絡上成為了熱點,有多位網友反映,洱源當地政府準備以農藥化肥污染洱海為由,強行鏟除老百姓已經種植的大蒜。一份大理《“七大行動”督查整改通知》文件要求:快速行動,廣泛宣傳,在全市范圍全面禁止種植大蒜。而可查到的公開資料顯示,大蒜是洱源縣重要的經濟作物,當地農民種植已有20年之久。如今,大蒜說鏟就鏟,農民的收入從何而來?而大蒜種植又真的會對給洱海的環境帶來不好的影響么? 為防控洱海污染長勢良好的大蒜被拔除 隨著雨季的來臨,生活生產污水和農業灌溉雙重污染加重洱海污染負荷,入湖水質大幅下降。為破解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難題,大理州州委常委會決議,開展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對洱海水質影響較大的下關和洱源兩個縣市,引導農戶拔除田間長勢良好的大蒜,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負荷。 幾份流傳出來的禁種大蒜通知書顯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種植大蒜的農戶及時向洱海流域外轉移種植,并調整種植業結構,降低化肥和農業使用量。 大理利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鳳羽鎮白米村流轉的土地上種植了40畝大蒜,公司負責人肖晶說,已組織人手拔除田間長勢良好的40畝大蒜。同時表示,雖然公司有虧損,但是作為一個大理人,為了保護好洱海,有義務有責任作出一些貢獻。 鳳羽鎮白米村黨總支書記楊躍偉對記者說:“我們白米村委會政策宣傳到位、入戶到位。從8月份開始組織了村民小組到“三委”班子和部分代表的會議,多次講解保護洱海、提升水質、改善環境等等這些方面。下一步,我們村委會將認真落實工作,讓群眾家喻戶曉,認真排查預留蒜種、自繁蒜種等,讓群眾自覺改種其它以蠶豆為主的這些品種。” 大理的灣橋鎮同樣如此。大蒜種植是該鎮甸中村的傳統產業,很多農戶早早就買回蒜種完成播種。甸中村委會南甸村二組組長楊壽雄說,村里打平了21畝左右的大蒜,禁種大蒜,把種下去的大蒜都打平、挖掉,都是支持政府的工作。 農戶:買了蒜種才宣傳禁種現在蒜苗都有筷子高了 可查公開報道顯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種近1200噸,已鏟除種植面積180多畝。大理州農業局副局長李月秋表示,鏟除是有補償的。一份補償方案中寫到,全面禁種大蒜簽訂協議的每畝補助1200元,每畝蒜種回購補助600元。 然而,對于這項意在保護洱海生態的政策,當地農民似乎并不像基層政府所述“一片支持”。一位洱源縣種植戶說:“因為洱源縣的有些鎮今年早種下了大蒜,現在苗已經冒出來有筷子這么高了,然后政府給鏟除了。今年市場上算中的價格是200元一袋,政府的補償是按80-100元一袋,然后在每畝補償600元,這個是遠遠不夠的。老百姓都有點虧錢進去了。” 一些強行鏟除的視頻和圖片,還被發在了網絡上,有云南當地網友質疑:保護洱海,人人有責,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當地政府的人宣傳禁種大蒜作物,老百姓在這之前已經把蒜種買好,9月10號左右,老百姓陸續把蒜種下,也沒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強行把已經生長的大蒜挖出來,行政過程是不是有些簡單粗暴?當地農業部門為何沒能提前做好規劃?記者撥通大理州農業局局長李躍興的電話,這位農業局局長對記者說:“有些民間炒作的東西,我也不贊同,但是我也不好說,有些說法是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我們要為黨委政府做好服務、疏導群眾工作,但是對于一個事情的認識,肯定有差別。” 一位參與大蒜鏟除工作的領導向中國之聲表示,在禁種大蒜這個工作上,相關政府部門在時間、節令上掌握得不好,確實導致農民對此產生情緒,如果能在農民購種、種植前進行要求和疏導,而不是等到苗長出來再拔,行政決策效果可能就會不一樣。 官方回應:禁種是轉型契機已在洽談引導種植高經濟效益作物 對于洱源、下關拔除大蒜一事,人們還有第二個疑問:大蒜種植對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洱源縣縣委副書記、扶貧總隊長龔飛接受記者采訪說:“本來種大蒜跟洱海水的污染,按道理應該是說可以避免的,但是因為我們農村里頭在種大蒜的時候用了過多的化肥、農藥。它有個數據,種大蒜施用的化肥只有10%肥被大蒜吸收,其余的90%其實是隨著灌溉用水被溶解到水里面,最后流到河里,最匯到洱海里。” 另外,今年初夏當地大蒜銷量不好,7萬噸大蒜滯銷,當地也在考慮引導農民轉型升級。西甸村黨總支書記楊茂芬在此前的一個報道中說:“今年價格不理想,可明年還得種,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她希望與省外公司談合作,拿出一部分土地做觀光農業,適當改變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禁種可能也被當成了一個轉型契機。 但眼前的問題是,突然之間鏟除,農民接下來靠什么生活?龔飛說,縣里已經在洽談引導老百姓種植中草藥及藜麥等高經濟效益作物,在種大蒜面積最廣的牛街和三營種一萬畝的中草藥,第二個把黑龍江五常大米的生態種植技術引進來種藜麥,大幅度的減少無機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想盡一切辦法推廣新科技。引導農民轉型升級,禁種大蒜,但是要確保農民的利潤。 專家:涉及到老百姓利益 應在決策開始時就告知 面對生態保護,經濟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政府的行政決策,無論是引導還是實施,都不能簡單粗暴、一蹴而就,特別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時候,應該在決策開始就告知。新時代,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大蒜是當地重要的作物,更應該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幾個月以后再鏟除,不僅僅是簡單粗暴,而是沒有把群眾利益真正放在心上。 |
相關閱讀:
- [ 10-08]治土出新招 福建出臺新規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監管
- [ 10-08]福建出臺意見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 [ 10-08]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 [ 10-08]福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 [ 10-07]新羅蘇坂鎮扎實推進養殖業污染整治掃尾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