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讓古老藝術活起來
2018-10-02 13:00:1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文創視域】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當北宋畫家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時,一定沒有想到,這幅描繪東京汴梁繁華畫卷的作品,會歷經近千年的歲月沉淀,最終成為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藝術傳奇。如今的觀眾,更是將其視為故宮博物院里最珍貴的國寶之一。 然而,對于這樣一份絹質脆弱的藝術珍品,如何能在保護的基礎上,更多地滿足群眾了解和觀賞的渴望,讓古老的藝術煥發生機,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全新課題。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讓歷經時光打磨的國寶再次煥發光彩,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手,借助8K超高清數字技術、4D動感影像,讓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將《清明上河圖》打造成可沉浸體驗、可傳播分享的新型藝術展演,讓游客變為畫中人,走入汴京的眾生百態。 文化 科技,在跨界和融合中,擦出新的火花。 沉浸體驗喚醒文化記憶 ■“故宮有個很火的展,你看了嗎?”在北京,這句話最近常被許多熱愛藝術的市民掛在嘴邊。雖然暑期已經過去,但幾個月來持續火爆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熱度仍然不減。從微博到微信,《清明上河圖3.0》始終和“限流”“排隊”“火爆”等字眼關聯在一起。 中小學生們在《清明上河圖3.0》展廳中的8塊8K屏幕前駐足參觀。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攝/光明圖片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清明上河圖3.0》展演對外開放4個月,累計觀展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次,8月22日觀眾人數更是創紀錄地達到了21853人。 《清明上河圖》原卷此前曾多次向大眾展出過,為何此次的《清明上河圖3.0》展演取得如此強烈的轟動效應? “五千年的文化滋養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如今要講好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吸引觀眾,要讓中國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傳播方式上的創新必不可少”。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說,“《清明上河圖3.0》不僅是一種常規的文化載體,更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認識、體驗中華文化與傳播中華文化的新型媒介。” 《清明上河圖3.0》展館位于故宮博物院箭亭廣場,占地1625平方米,共有巨幅互動長卷、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等三個展廳和一個宋人文體驗空間,從各種維度最大化地營造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我們運用全球領先的8K超高清互動技術來展現畫卷,通過結合實物布景、舞臺設計,將音樂、表演、全息影像和動捕剪影融合,交織互動,亦真亦幻。”鳳凰衛視主創團隊介紹,觀眾可以在各個音樂章節的串聯中,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北宋都城汴京的眾生百態,成為畫卷中的人物,在宋代的人文雅韻中喚醒文化的記憶。 “《清明上河圖3.0》真的是太贊了!用坐在船上的視角跟著音樂進入北宋繁華的河道,最后音樂聲一起,萬盞孔明燈齊飛,真的好棒!”走出展館,孫倩倩馬上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體會。為享受《清明上河圖3.0》所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大量觀眾在故宮官網上零點“蹲守”搶票。 |
相關閱讀:
- [ 10-02]精神食糧 歲稔年豐
- [ 10-01]第二屆文化旅游市集在廈門胡里山炮臺景區開幕
- [ 10-01]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走進廈門海滄東孚街道
- [ 09-30]福建文化企業亮相敦煌文博會
- [ 09-30]廈門海滄東孚街道鳳山書院舉辦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
- [ 09-29]北京批發和零售業新增機構近五年首次下降
- [ 09-29]《五個一百工程》發布:多元形式傳播“以孝治家”理念
- [ 09-29]重慶首批1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示范項目開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