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秋日物語 【開一壇好酒,吃大閘蟹】 前日姨娘還說要請老太太在園里賞桂花吃螃蟹,因為有事還沒有請呢。你如今且把詩社別提起,只管普通一請。等他們散了,咱們有多少詩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說,要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里取上幾壇好酒,再備上四五桌果碟,豈不又省事又大家熱鬧了。 ——曹雪芹 《紅樓夢》 【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懔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繁霜灑在野花草上】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眨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 ——魯迅 《秋夜》 【天色暗下來,秋蟲聲漸起】 在這光景中的五明與阿黑,倚在門前銀杏樹下聽晚蟬,不知此外世界上還有眼淚與別的什么東西。 ——沈從文 《秋》 【回憶青春少年】 那年秋天的事情我記憶猶新。晴好的天氣日復一日,真是個美麗的秋季。天空澄澈高遠,繪畫館前夾道成排的銀杏樹,比歷年更顯鮮艷明麗,閃耀著金色的光澤。對我來說,那是人生二十年代的最后一個秋天。 ——村上春樹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詩詞中的立秋 《立秋日作》 清·乾隆 已識山中早晚涼,今朝況復立秋當。 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 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楊。 農占晴雨紛如訟,歷驗原來亦鮮償。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風似雨余。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立秋二絕》 南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福。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菩薩蠻·回廊小立秋將半》 近代·王國維 回廊小立秋將半,婆娑樹影當階亂。 高樹是東家,月華籠露華。 碧闌干十二,都作回腸字。 獨有倚闌人,斷腸君不知。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 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云屏月帳。 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 玄蟾烏鵲高樓上。 回首西風猶未忘。 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