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馬貴兵在捶打銀飾制作模板。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苗族姑娘有穿戴銀飾的傳統。1975年出生的馬貴兵是該縣香粉鄉人,17歲時隨父親學習苗族銀飾制作手藝,是家族第三代銀飾制作傳承人。馬貴兵制作銀飾通常要經過鑄煉、捶打、鐫刻、焊接、洗銀等工序,最終鍛造成絲,編制成花,鏨刻成衣。
馬貴兵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祖輩留下來的工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7月19日,馬貴兵在鐫刻銀飾制作模板。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7月19日,馬貴兵在打磨制作繡球用的銀絲。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7月19日,一名游客在馬貴兵銀飾創作基地選購銀飾繡球。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這是馬貴兵制作的銀飾繡球(7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7月19日,馬貴兵在鍛打制作銀飾用的銀片。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7月19日,在馬貴兵銀飾創作基地,馬貴兵的愛人姚福萍(右)在幫助一名苗族女孩穿戴頭飾。 新華社記者張愛林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