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道 新媒稱,多場暴雨過去兩周席卷中國多地,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陷入“看海”狀態,讓市民大吐苦水,也使得中國城市久治不愈的防洪問題,尤其城市內澇隱患再度浮出臺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8日報道,有專家認為,許多城市仍以“修修補補”心態應對內澇。新華社評論指,有關方必須平日多下功夫,擺脫“逢雨必澇”的怪圈。 報道稱,今年入夏以來,中國多地遭暴雨襲擊,至少24個省區市受洪澇災害,受影響的人口超過千萬人,其中四川和甘肅災情最嚴重。前天起,首都北京也降暴雨,多區出現淹水、山塌等情況。 報道還稱,中國幾乎每年夏季都出現暴雨、洪澇、城市內澇等水患。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訪問時解釋,城市內澇是全球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城市建設中有很多不透水的地區,一旦集中降水就容易導致內澇。 他指出,這個問題的解決渠道之一是加強落實中央“海綿城市”的建設。這個治水概念2015年起陸續在至少30個城市試點推行,強調讓城市在應對雨水所致災害時更有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利用。 報道稱,不過馬軍評估,當下中國城市治水能力與“海綿城市”的要求相距甚遠,例如城市建設透水率仍不足。他認為,政府一方面必須主動采取更多工程措施,抵御和吸納洪水;另一方面也對新區域進行更好的規劃,在易發洪災的地方限制建設。 報道稱,不少中國官媒近日發文呼吁加強城市防洪治水力度。新華網7月17日發表評論強調,要擺脫“逢雨必澇”的怪圈,就得平時多下功夫,“抓好地下管網建設,完善城市排水系統,不斷升級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環境專家馬軍告訴《聯合早報》,要落實改變,很大部分要從新區規劃著手;至于已建成地區,整體基建改造難度非常大,但即使這類地下工程不比地面上的建筑和項目引人注目,仍需往這方面投資。 |
相關閱讀:
- [ 07-19]特大暴雨致甘肅東鄉7人死亡11人失蹤
- [ 07-19]臺風“山神”登陸海南 瓊島大部出現大到暴雨
- [ 07-18]日本西部暴雨災害已致215人遇難 住宅受損嚴重
- [ 07-18]高溫暴雨預警持續拉響!臺風“山神”今登陸海南
- [ 07-17]暴雨災情沖擊日本經濟 安倍出策挽救受災產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