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雄:從容莫負少年頭
2018-07-12 18:37:5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長沙7月11日電(記者陳宇簫)湖南炎陵縣中村鄉龍潭瑤族村何家組,有一座黑瓦白墻的江南古宅。宅子建于晚清,全國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的何孟雄,就在這座“何家大屋”里長大。參加革命后,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當年小吏陷江州,今日龍江作楚囚。萬里投荒阿穆爾,從容莫負少年頭。”這是何孟雄一次入獄后在監獄墻壁上寫下的一首詩。 何孟雄,1898年6月生,湖南炎陵人。早年在長沙求學期間,與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等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誼。1919年3月,何孟雄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受《新青年》為代表的新思潮影響,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成為北京大學學生運動的重要骨干。 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和鄧中夏、羅章龍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同年冬,當選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同時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成員;1923年6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5月1日,任剛剛成立的京綏鐵路總工會秘書長;1926年5月,調任中共唐山地委書記;1927年4月,調到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工作,任中共漢口市委組織部長。 在此期間,何孟雄作為北方黨組織和工人運動的重要領導成員,參與發動和領導了京綏鐵路、開灤煤礦、唐山鐵路機車廠、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許多重大斗爭。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9月,中共中央由武漢遷往上海,何孟雄也被調往上海,先后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淮安特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軍事委員會書記等職,參與領導江蘇各地黨組織的恢復、發展工農運動和開展武裝斗爭。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捕。在獄中,他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堅定立場和崇高品格,寧死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斗爭。 1931年2月7日,何孟雄與其他23位共產黨員與革命者,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33歲。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边@首詩就是為了紀念這24位革命烈士所作。炎陵縣檔案史志局原局長張曉建說:“何孟雄曾多次入獄,在最困難的時候對黨的忠誠、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始終不變,這種精神依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p>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