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一直在求新求變 重形式輕內容爭議不斷 由張魯一、佟麗婭主演的《愛國者》和《脫身》同日收官,也受到一些質疑。在內容上,監獄戲、雪山戲、情報戲、戰爭戲輪番上陣,企圖跳脫單純的諜戰劇、抗戰劇套路,花哨的玩法比較吸引眼球,但一些橋段的邏輯存在問題。該劇在演員選擇上也是兼具市場性與專業性的考量,但造型非常時尚,比如,舒婕在執行任務時經常穿一身耀眼紅裝,更是將頭頂上的各式帽子戴出了新花樣。她的服裝還涵蓋了旗袍、洋裝、制服、風衣、斗篷、棉襖等類型,甚至和千頌伊撞衫,讓人驚呼:這是時裝戲還是諜戰戲? 年初播出的諜戰劇《和平飯店》則將幽默、懸疑與諜戰相融合,在密閉空間里進行多方勢力角逐,但人物設置及劇情設置上都有濃郁的網絡感。雷佳音飾演的王大頂,貧嘴又惜命,陳數飾演的陳佳影,高貴美艷又專業性十足,這對CP人設反差大,碰撞出的喜劇色彩更為濃烈。整部戲活潑的調侃氣質、各具魅力的人物在社交網絡時代賺足了話題,但邏輯推導、劇情合理性上仍有待改進。 所以,整體上看,現在的諜戰劇都在求新求變:邀請有觀眾緣的實力派演員加盟,不滿足于傳統諜戰戲單純的破譯與反破譯、貓鼠游戲,風格上更為輕松,但它們都削弱了這類題材所應有的歷史厚重感,重形式而輕內容,掩蓋了其諜戰邏輯并不嚴密的缺點,口碑上都不會很高。 觀眾爭議多,是不是意味著傳統諜戰劇沒有市場呢?顯然不是,觀眾對《脫身》等劇不太滿意,意味著他們更想看到經典敘事結構的諜戰劇,只不過諜戰劇編導為劇中人物賦予愛情、成長、人性等元素,觀眾初見時會覺耳目一新,密集使用過多后審美疲勞,新鮮感被侵蝕得無影無蹤。加上以往的諜戰套路被用盡,后來者的創作面臨更大的挑戰,也更考驗水平。 向經典諜戰劇學習什么? 從最源頭的劇本抓起 諜戰劇一直是眾多觀眾喜歡的類型,過往經典的諜戰劇現在仍不時重播。現在看來,經典的諜戰劇仍有許多值得現在的編導學習的地方。 《暗算》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由柳云龍、陳數、王寶強主演,分三段故事展現三個時期的諜戰工作。主角瞎子阿炳憑借超乎常人的聽力,特工生涯如魚得水,但人物命運充滿悲傷。柳云龍曾主演兼導演多部諜戰劇,他的諜戰劇往往在“用諜戰講人生”,在緊湊的斗爭中側重于人性的挖掘,其最近的作品《風箏》也如出一轍。這時期的諜戰劇往往給觀眾高度緊張甚至有點壓抑的狀態,此后備受關注的《黎明之前》《懸崖》等一脈相承,不僅有波瀾起伏的生死博弈,在直面歷史殘酷的同時,還注重對人物性格及命運上的深度刻畫,為觀眾留出思考空間。 2008年爆火的《潛伏》則相對另類,在懸疑、智斗之余,還融合了幽默、情感元素,打破了觀眾對諜戰劇的“高冷”印象。孫紅雷與姚晨接地氣而扎實的演繹方式,為這部戲加分不少,從而帶動諜戰劇再度走向熱潮。 如果說這些諜戰劇有著明顯的正劇風格,那么2015年的《偽裝者》就開啟了諜戰劇偶像化的熱潮。胡歌飾演的明臺調皮搞怪,靳東飾演的明樓智慧隱忍,王凱飾演的明誠帥氣忠誠,三人顏值與演技同時在線,且劇中人物設置契合現代大眾的審美趣味,深受年輕觀眾青睞,最終《偽裝者》在收視率、點擊量與口碑上皆獲豐收。此后《麻雀》《胭脂》《解密》等劇紛紛效仿,利用高顏值偶像演員的加盟,讓諜戰劇與市場化接軌,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但是這些劇如果能在劇情緊湊、邏輯縝密,演員整體演技水準過關等方面再上一層樓,則口碑會更好。 此后,諜戰劇進入審美疲勞期,雖然播出數量不減,但不再佳作迭出。大眾對這類劇的故事、邏輯、人物和表演等方面存在不少質疑,對精品劇的呼聲已持續很多年。觀眾需求猶在,諜戰劇要想復蘇,創作者還是得從最源頭的劇本抓起:既要滿足新口味,帶來新創意,又要堅守傳統諜戰劇的敘事特點、懸疑風格,否則很難滿足觀眾日益提升的觀劇要求。策劃:徐暉 撰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
相關閱讀:
- [ 05-07]廈首部商業大片《鋼琴木馬》:諜戰懸疑黑客混搭
- [ 02-12]狡猾毒販接頭地點一再變換 干警抓捕像演"諜戰劇"
- [ 03-27]廈門昨啟動全國旅游巡銷 推出十大精品旅游線路
- [ 02-06]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精品力作——讀《新時代面對面》有感
- [ 01-05]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湖里率先全市啟動文藝精品創作工作
- [ 12-24]美術大家書畫精品將在廈門持續展至12月30日
- [ 12-02]用匠心雕琢文藝精品 廈門歌舞劇院收獲三塊獎牌
- [ 11-22]學習十九大精神書法作品展巡展首站走進翔安 將持續到28日
- [ 09-18]29位畫家在廈門展出精品力作 免費開放持續至10月20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