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亦兵在飛行營地駕駛動力三角翼飛機(6月21日攝)。
46歲的劉亦兵是銀川市賀蘭縣一處飛行營地的動力懸掛滑翔飛行教練。17歲初中畢業在家務農的劉亦兵偶然看到一本飛行雜志,萌發了自制飛機的念頭。
多年間,劉亦兵對飛機制造方法不斷摸索,自學相關航空知識,終于在1996年,第一次駕駛自制飛機飛上藍天。之后他考取了動力三角翼飛行執照,在親友的幫助下購買了二手動力傘和動力三角翼,并進行了很多商業嘗試。在航空運動方面,劉亦兵多次在飛行比賽中獲獎,還被選為中國航空運動協會飛行隊隊員,考取了動力懸掛滑翔飛行教練執照。
2010年,劉亦兵在寧夏賀蘭縣承租了一塊土地,成立航空俱樂部,建造了停機庫及跑道。
劉亦兵說,“我從一個啥都不懂的農民,到自己制造和駕駛飛機,并成為一名飛行教練,過程非常艱難。我希望我的經歷能激勵航空愛好者和推動航空運動的發展,促進更多人了解航空知識”。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在飛行營地駕駛動力三角翼飛機(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向記者講述飛行經歷(6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侯東濤 攝

劉亦兵在飛行前對動力三角翼飛機進行檢查(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在飛行營地駕駛動力三角翼飛機(6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在維護動力三角翼飛機(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繁晶 攝

劉亦兵在飛行營地對飛行設備進行維護(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在銀川市賀蘭縣,劉亦兵拉開機庫大門,做飛行前準備工作(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左)在飛行營地與兒子交流飛機技術知識(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劉亦兵在飛行前對動力三角翼飛機進行檢查(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1996年,劉亦兵與自己制造的飛機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劉亦兵在日出時駕駛動力三角翼飛機執行航拍飛行任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