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李政葳)6月9日,由國家文物局、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文物局協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出席。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室及直屬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城市聯盟成員、部分中外文化遺產專家及當地民眾代表,參加了主場城市活動。 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廣州市南海神廟舉行,顧玉才主持。王東副市長在致辭中表示,廣州市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生活。 劉玉珠圍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強調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離不開各方協作、離不開媒體支持、離不開公眾參與。要在更廣闊的范圍,搭建更開放的平臺,深入研究和充分發掘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弘揚絲路精神,促進“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要讓文物報道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讓國寶會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加形式、強多形式多層次的傳播與解讀,展現文化遺產的勃勃生機和活力。要鼓勵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走近文化遺產、認知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讓文化遺產成為人民群眾的文化遺產,讓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為每個公民的節日。他宣布了廣州主場城市活動開幕。 開幕式現場連線了廣東陽江市南海一號考古發掘、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汕頭主會場活動、廣州市黃埔古港古村相關活動等,啟動了“我的世界——定格歷史”活動,展示了歷史情景劇《如果國寶會說話》、波羅誕民俗表演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丹青記憶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粵劇藝術博物館文化遺產主題展示、“約會文化遺產”暨第十屆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文化遺產公開課。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保護·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期在廣州舉行,中外文化遺產專家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主題開展交流、分享經驗、擴大共識。劉玉珠以攜手推進“一帶一路”文物國際合作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回顧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文物國際合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國家元首不斷參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文物展覽不斷出彩、人員交往不斷密切、國際責任不斷彰顯等方面,建議做好戰略對接、搭建對話平臺、聚焦務實合作、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新時代文物國際合作取得新進步。 為慶祝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地文物部門組織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博活動,開展了近500項文物體驗傳承活動,推動文化遺產走進百姓、走近生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