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題為《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以此為標志,從2017年起,國務院將每年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創新報國,引領發展。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再次臨近,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在文化領域,同樣活躍著一批科技工作者。他們響應時代號召,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勇擔新使命、砥礪新作為、建功新時代,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無可替代的貢獻。 結合文化事業 攀登科技高峰 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開展了“指南針計劃”試點項目“中國古代生鐵發明創造價值挖掘與展示”,結合國內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新進展,深入挖掘我國金屬文物和礦冶文化遺產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闡明生鐵與生鐵制鋼技術發明對中華文明及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所長潛偉告訴記者,該項目激發了公眾對于古代鐵文化的興趣和思考。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充滿科技含量的“北京8分鐘”驚艷世界。由于參演要素多、創意過程復雜、排練關聯度高的特點,由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帶領的團隊專門研發了文藝表演預演系統和訓練彩排與數字驗證系統,將文藝表演的過程進行仿真化處理,保證了前期創意設計與現場排練工作的順利進行。“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導演、演員解決具體問題,共同完成‘北京8分鐘’這場視覺盛宴,是我們團隊每一位成員最驕傲的事。”丁剛毅說。 牢記使命 將科研工作與社會責任感緊密結合 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活動的主體,需要具備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在互動媒體設計與裝備服務創新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呂德生看來,科學精神與科學道德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堅持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和誠信務實的科學道德,正確把握科技方向,參與科學決策。”呂德生說,科技工作者要以人民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承擔政府智庫的責任。 解決社會關切的現實問題,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互動媒體設計與裝備服務創新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開展研究的重要思路之一。“針對老年人走失問題,我們實驗室正在設計開發一種老年人佩戴的小裝置,基于先進的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幫助預防走失并搜救走失的老年人。”呂德生告訴記者。 開展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通過大量的科研工作,挖掘、闡釋、傳播文物背后的科學價值,讓公眾了解并感受到文物的魅力。”潛偉說,研究所還在校園內舉辦了“鑄鐵中國——古代鋼鐵技術發明創造展”和中國大型鐵質文物調查、宣傳活動,激發了青年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興趣,培養了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開拓創新 加速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對科技工作者而言,最大的成就感莫過于科研成果投入市場、服務社會。演藝裝備系統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宜春說,近年來,該實驗室設計開發的舞臺方艙不斷升級更新,如今已研制到第三代,為基層演出提供了集成化的舞臺解決方案;該實驗室研制的“舞臺感溫示警電纜”通過識別預警電流過載問題,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提高了舞臺演出的安全系數。 當前,文化與科技的交融日益廣泛和深入。張宜春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文化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明白從事文藝創作的人在想什么,讓科技成果真正對接他們的需求。其次,要對尖端技術保持足夠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要具備多學科知識,了解行業動態,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 |
相關閱讀:
- [ 03-10]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補齊“精神短板” 助力精準扶貧
- [ 01-10]【中國@2016】積極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創新
- [ 12-20]2017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全面啟動
- [ 05-07]懷柔文化科技高端產業入“云”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