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李金磊) 國務院24日印發了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三個方案。三地方案有何共同點?各方案有何特色和側重點?對中國改革開放大局有何意義?中新網為您解讀。 三大自貿區曬2.0版改革方案 國務院日前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記者了解到,中國先后批準了三批自貿區,自貿區的數量達到了11個,形成“1 3 7”的試點格局。其中,首個是上海自貿區,第二批包括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區,第三批包括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個自貿區。 此次出臺方案的三地均屬于第二批自貿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方案的出臺標志著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進入2.0階段。前期沒有基礎或者條件不具備的試驗,隨著時間成熟具備了實施的條件,這也意味著三地自貿區未來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將輸出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自貿區將有更大改革自主權 在三地的方案中,“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是共同出現的一句話。 而在具體相關措施方面,廣東的方案提出,依法將下放至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省級管理權限下放至自貿試驗區。 天津的方案提出,將國際快遞業務(代理)經營許可審批事項下放至天津市郵政管理局。試點實施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管理權限下放至天津市。 福建的方案提出,調整完善省級管理權限下放方式,推動關聯、相近類別審批事項全鏈條取消、下放或委托。 三地方案各具特色、各有側重 梳理方案可見,三地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任務。 廣東自貿區提出的特色目標是建設“兩區一樞紐”,即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 “粵港澳”是廣東方案中頻繁出現的關鍵詞。廣東的方案提出了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18個方面的具體舉措。諸如: ——在條件成熟時,在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和“入境查驗、出境監控”的查驗通關模式。 ——大力推動郵輪旅游發展,試點實施國際郵輪入境外國旅游團15天免簽政策。深入推進粵港澳游艇自由行,進一步提升游艇通關便利化水平。 而天津自貿區的目標是努力將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方案提出了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孵化和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等16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其中不乏重磅措施,諸如: ——在依法合規條件下,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外資銀行,允許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 ——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外商獨資或控股企業開展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業務,允許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為京津冀地區提供服務。 福建自貿區的目標是打造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和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 方案提出了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府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和加強閩臺金融合作等21個方面的具體舉措,諸如: ——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就業、生活的臺胞在醫療、融資、購房、住宿等方面享受與大陸居民同等待遇,臺灣企業在科研經費申請等方面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推動福州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擴大航權安排,提高福州機場航班保障能力,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空公司開辟經停福州的航線。吸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領事館或簽證中心落地福州。 解讀:將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大局 三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方案的出臺有什么意義? 在白明看來,隨著方案的落地實施,試驗內容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具有普遍性,自貿區將更好發揮“試驗田”的作用,創造出更多寶貴經驗,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助于帶動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水平提高。 方案也強調,廣東、天津、福建要把握基本定位、加強組織實施、強化使命擔當、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地方和部門積極性,系統推進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任務實施效果,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 |
相關閱讀:
- [ 05-24][視頻]粵津閩自貿區改革開放創新舉措各具特色
- [ 05-24]廣東、天津、福建深化自貿區改革開放拿出新舉措
- [ 05-24]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第十五屆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舉行
- [ 05-24]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福建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
- [ 05-24]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