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習近平接受央視《東方之子》專訪時,回憶了那段歲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幾乎沒有歇著。下雨刮風在窯洞里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還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 河北正定 深夜辦公室的燈光 習近平在正定的3年多時間里,睡在辦公室。而在吃飯問題上,習近平總是在機關食堂與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他說,“吃大鍋飯”好。一是可以邊吃邊聊,相互交流;二是可以互相監督,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三是可以邊吃邊談工作。可謂一舉三得。
時任正定縣委辦公室資料組組長的王志敏回憶了這樣一件趣事:上一任縣委書記馮國強,晚上經常加班,辦公室人員也跟著熬夜;近平同志上任后,大家一度很高興,覺得換了縣委書記,該緩緩勁兒了吧,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加班更多、下班時間更晚。 “當時近平同志辦公室已經搬到新辦公樓二層南邊,干部群眾在深夜常常看到他辦公室的燈光。”王志敏時常懷念那段“緊張而快樂”的時光,喜歡吟詩作賦的他,退休后寫了一首《燈窗剪影》:月明雪霽小樓東,遙望南窗燭影紅。解語百機伏案牘,平常巷陌最關情。
福建寧德 遍布鄉鎮的足跡 1988年6月,習近平到任寧德。在福建,他依然堅持勞動不忘本的良好習慣。在寧德期間,他兩度深入九都鄉看望九仙村畬族群眾,走訪慰問受災群眾。 1989年7月,壽寧縣下黨鄉發生災情,在交通等各方面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他堅持實地察看災情。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帶領地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頭戴草帽,肩搭毛巾,頂著炎炎烈日,在崎嶇山路上跋涉2個多小時,深入到鄉政府所在的下黨村。條件極其簡陋,大家就圍坐在小板凳上開會。吃飯、午休就安排在鸞峰橋上,午飯后,稍作休息,習近平又進村入戶、訪貧問苦。 參加調研的時任壽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連德仁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回到縣城招待所后,許多干部才發現腳底、腳趾都磨出了血泡。” 習近平同志后來用“異常艱苦、異常難忘”來形容此次下黨之行。 1989年12月2日,中共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帶領地直機關千余名干部到寧德縣南漈水利工地參加清溝排障修整水渠勞動。
寧德曾是全國十八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習近平在寧德待了一年零11個月,基本走遍了所有的鄉鎮。當時沒有通路的4個鄉,他去了3個,都用了一天時間。這段時間,他不僅參與勞動,還對勞動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曾寫道:“農村勞動力如果繼續束縛在原有規模的耕地上,倚鋤舞鐮,沿襲幾千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老傳統,進行慢節奏、低效率的生產勞動,那就不是一件好事。反之,用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會驚喜地發現,我們又獲得了一種極其寶貴、可待開發、可能創造巨大價值的嶄新資源。” 領導人習近平 案無積卷,事不過夜 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后,習近平的工作內容變了,但是工作強度有增無減,工作效率只升不降。僅僅2017年,習近平就發表重要講話30余次,參加會議活動113次,考察調研7次,參加外事活動103次。國內足跡遍及北京、河北、廣西、山西、香港、上海、江蘇等地。
從家門口到大洋彼岸,從G20到APEC,除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和“金磚廈門會晤”兩場主場外交,習近平主席5次踏出國門,足跡遍布亞、歐、美三大洲,出訪8個國家,繼續構建中國外交“朋友圈”,推動大國關系、周邊關系的穩定與發展。每一次出訪,習近平的時間都很緊張,這使得他的日程安排常常要精確到分鐘。 △2017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謀求亞太更大發展》的主旨演講。 2016年杭州G20峰會當天一天時間,習近平出席大小活動19場,會見各國政要80人次以上,工作時間超過15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