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日消息(記者 郭淼郭翔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奮斗者的節日,在港珠澳大橋、蛟龍號、C919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記錄下一幕幕勞動者的奮斗故事。2018-5-1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溫華:小海豚是灰色的,然后逐漸長大了以后,就會變成灰色的斑點,等你能看到純白色的海豚其實是比較大的。 港珠澳大橋所橫跨的伶仃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海域。在英國求學時就開始關注中華白海豚的溫華,回國后進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擔任安全環保部工程師,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制定保護細則,守護好白海豚的家。 溫華: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一起海洋環境污染的事故,我們希望保持下去,希望將我們的環保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同樣扎根在祖國大洋深處的還有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在一線奮斗了近30年的他,親眼見證了中國深潛技術潛深50米,到1000米,再到7000米的記錄刷新。 如今,深海勇士號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5%,成為我國向著海洋強國邁進的重要里程碑。 胡震:只有通過默默奮斗和努力,沉下心來,最后獲得成功、收獲、幸福是必然的。 在C919總裝廠房一群80后、90后年輕人中,今年60歲的趙勝江格外顯眼。本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他,割舍不去造飛機的夢想,再次穿上工作服參與了C919的測試改裝。 如今,年輕人里又多了一個特殊的新面孔,趙勝江的兒子趙斌也來到總裝廠房,和父親一起承擔102架機的測試改裝工作。趙斌說,到了一線工作,才真正理解了父親工作的艱辛。 趙斌:他以前加班也蠻多的,也有過埋怨,不顧家啊,我從接手102架機開始,基本上沒有周六周天。也能夠體會他以前工作的辛苦,佩服他這么多年能夠堅持到現在。 102架機去年年底已經成功首飛,老趙和小趙——這對奮戰在C919總裝一線的父子兵,距離夢想成真,又踏出了一步。 趙斌:我的心愿就是過幾年,和爸爸媽媽,太太女兒出去旅行的時候,坐到C919。 趙勝江:我的心愿也是這樣,一家人能夠坐上自己造出來的飛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