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1日 《今日美國報》網站報道,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場室外音樂會發生槍擊案,造成59人死亡、500多人受傷,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最為嚴重的一起槍擊案件。 4日 《芝加哥論壇報》網站報道,槍殺非洲裔男性的前白人警察杰森·斯托克利被無罪釋放引發抗議活動,當局逮捕了300多名示威者。抗議者和民權團體指責當局對示威者采取高壓手段。密蘇里州的美國民權聯盟提起訴訟,指控警方毫無必要地使用催淚瓦斯和胡椒噴霧,逮捕旁觀者和記者。 18日 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57%的女性表示美國在男女平權方面做得不夠。38%的女性表示自己曾遭遇過性別歧視,并列舉了有關雇傭、薪資或晉升的經歷;26%的女性表示曾因性別而被質疑能力或智力不足;10%的女性表示遭受過性騷擾。 25日 《國際財經時訊》網站撰文指出,“反思民主運動”的最新調查發現,美國90%的當選官員是白人,71%是男性。由于競選資金主要來自于富人階層捐贈,政治家制定的政策會更加符合其捐贈者而不是更廣大選民的利益。選舉權倡導組織“人人發聲”的創始人尼克·尼哈特指出,“每一次競選,捐贈者越來越少,而捐贈的資金越來越多。越來越難聽到普通百姓的聲音。那些在當前體制下贏得競選的人不會推行普通百姓所期望的政策。” 26日 美國婦女政策研究所網站報道,托兒費用對于還在上大學的父母而言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華盛頓州制定的兒童保育援助規則過于嚴苛,使得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長難以獲得托兒服務。該州系要求家長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必須工作才能獲得兒童保育援助的11個州之一。 31日 《紐約郵報》網站報道,3名男子涉嫌于2016年夏天在紐約皇后區公墓毀損40余塊墓碑,并在帶有亞裔姓名的墓碑上噴涂不堪入目的種族攻擊性話語。 十一月 3日 《紐約每日新聞》網站報道,新澤西州愛迪生市兩名亞裔學校委員會候選人遭遇種族主義攻擊。愛迪生市居民收到印著兩位亞裔候選人照片的明信片,他們的臉上被打上了“驅逐出境”的印章,并寫上了種族主義口號。 5日 紐約州羅切斯特廣電傳媒網站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州薩瑟蘭泉鎮發生槍擊案,至少造成26人死亡、20人受傷,死傷者的年齡從5歲到72歲不等。該州州長稱這是該州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 7日 《赫芬頓郵報》網站報道,紐約警察局的兩名警探埃迪·馬丁斯和理查德·霍爾被控在發現一名女子藏有大麻和抗焦慮藥片后,將其扣留在警車里,并實施了輪奸。 8日 《赫芬頓郵報》網站報道,美國現任總統提交參議院審議的政府高官人選中男性比例高達80%,提名的檢察官人選中41名是男性,只有1名女性。 8日 美國民權聯盟網站報道,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法圖·本蘇達在收集了十年的證據后,宣布將采取措施全面調查2003年5月以來美國在阿富汗武裝沖突期間涉嫌犯下的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該檢察官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中披露,有理由相信美國軍方對“至少61名被拘禁者實施了酷刑、虐待、侵犯人格尊嚴”,中央情報局成員對“至少27名被拘禁人員實施了酷刑、虐待、侵犯人格尊嚴或強奸”。 18日 《赫芬頓郵報》網站報道,美國量刑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對2011年10月1日到2016年9月30日聯邦監獄徒刑判決情況進行審查,發現針對同樣罪行,非洲裔男性罪犯刑期比白人男性罪犯刑期平均高19.1%。判決不公只是刑事司法系統中種族歧視問題的冰山一角,在美國,被監禁的非洲裔是白人的五倍還多。 20日 《紐約客》網站報道,科技行業的性別比例極不平衡。女性只占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只占行業高管的11%。9月,三名女性代表全體谷歌女性員工提起集體訴訟,指控該公司將女性隔離于低薪工作區以及對同類工作支付的工資少于男性。 20日《今日美國報》網站撰文指出,美國各州議會深陷性騷擾丑聞。自2016年以來,20個州中至少有40名議員被100多人公開指控有某種形式的性行為不端或性騷擾。伊利諾伊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有數百人簽署了聲明,指控當地政界普遍存在性騷擾問題。 21日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報道,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因貧窮而被剝奪了投票權。已有9個州通過立法,剝奪任何未付律師費或法院罰款者的投票權。僅在亞拉巴馬州,就有超過10萬名欠費者被剔除出選民名單,約占該州選民人口的3%。 22日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前美國奧林匹克體操運動隊醫生拉里·納薩爾被指控性侵接受其治療的女運動員,受害者達130多名,其中包括多名奧運金牌得主。 24日 《紐約時報》網站報道,美國老年和殘疾選民行使投票權過程中遭遇諸多障礙。一項針對178個投票站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投票站內外都存在通行障礙,如坡道過陡或車位不足。另外,投票機很難被坐在輪椅上的人或視障人士使用。 29日 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土安全部公布的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正在監視非洲裔美國人的抗議活動,并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 |
相關閱讀:
- [ 04-24]美國國務院報告指責中國人權狀況 外交部回應
- [ 04-13]不斷提升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
- [ 04-02]埃及和約旦呼吁保護巴勒斯坦人權利
- [ 03-29]中國為全球人權治理做出新貢獻
- [ 03-29]中國為全球人權治理做出新貢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