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綜藝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并不意味著節目品質得到認可,內容低俗、創新乏力、唯明星是瞻……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特殊時期—— 網絡綜藝如何困中求變(深聚焦·“互聯網+文化新業態”①)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每一天都在為“互聯網+”的新業態添磚加瓦。我們一度以為,電影、電視劇、書本、音樂……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從大銀幕、電視屏幕進入移動終端,不過是傳播介質的轉移。但如今,文化市場上每天都在發生的變化已經證明:互聯網對傳統文化領域的影響遠非我們理解的那么簡單。 本期開始,我們推出“互聯網+文化新業態”系列報道,從互聯網對綜藝節目、電影、音樂、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影響著手,剖析互聯網與傳統文化行業聯姻創造出的新型文化業態,探討文化市場發展的未來前景。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們對視頻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我國的網絡視頻市場規模日益壯大,截至2017年底,用戶達5.5億。與網絡劇、網絡電影比肩的網絡綜藝也已經走過10年發展歷程,而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些節目單純追求點擊率、內容低俗,一些節目為留住明星嘉賓不惜一擲千金,一些節目單純復制個別成功案例,內容極度缺乏原創…… 新形勢下,網絡綜藝存在的問題顯然已經不是單純的某種節目類型面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以網絡綜藝為代表的互聯網視頻節目如何擺脫當前存在的頑疾、痼疾,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內容低俗、唯點擊率: 網絡綜藝的困境并不孤立 “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與社交網絡的興盛,便不會有網絡綜藝的快速發展。我們不能將其存在的問題視作孤立事件,而應放在大的社會背景中來考量。”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楊鋼元看來,網絡綜藝節目實際是乘了社交網絡的東風。社交網絡培育了用戶重視個性、社群、參與、互動的互聯網思維,這才是助推網絡綜藝立于風口的根本力量。 轉型期社會存在的浮躁等社會心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帶來的碎片化生活方式,為網絡綜藝的發展提供了機會。“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空虛、緊張等情緒在一些青年身上體現,加之個體生存的孤獨感和焦慮感又使他們不愿直面自己的人生,更愿一窺明星生活來逃避現實壓力。”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講師陳凌對此十分擔憂。而且,部分網絡視頻觀眾熱衷于快節奏和淺表化表達,這導致快餐式娛樂在互聯網的平臺上愈演愈烈。 2014年之前,絕大部分網絡綜藝節目都是小成本、粗制作,多為電視節目的縮減版,并未有明顯的風格區分,缺乏比較優勢。然而,近兩年,各大視頻網站摩拳擦掌,推出的網絡綜藝數量越來越多,對節目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和前些年各大電視臺將綜藝節目作為立臺“王牌”的情況類似,“爆款”網絡綜藝對各大視頻網站的重要性也被日益放大。采訪中記者獲悉,某兩大視頻網站就計劃于2018年夏季推出兩檔節目正面對抗,節目制作成本都超過2.5億元。 但投入高并不等于品質高,究其原因,不少網絡綜藝內容低俗、媚俗難辭其咎。 楊鋼元分析:“其實,并不是制作方愿意低俗,而是唯點擊率是從的心態在作祟。”上海市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也直言:“一切以收視率、點擊率為標準,這是非常可怕的。這些淺表化、感觀化的低層次文化嚴重影響了觀眾審美和社會風氣。” |
相關閱讀:
- [ 03-30]“笑澳江湖”綜藝晚會即將登陸悉尼
- [ 03-21]多檔機器人競技綜藝節目將播 是看科技還是看情懷?
- [ 02-23]新春綜藝再出爆款 為何人們越來越愛文化?
- [ 02-06]福州人"包辦"央視四檔節目 張昆鵬的綜藝大餐陪您過年
- [ 01-02]內地文博類綜藝節目熱播 游客開啟“尋寶”之旅
- [ 09-13]團伙冒充綜藝節目發中獎信息 恐嚇當事人不領獎就起訴
- [ 08-23]韓國方便面問鼎中國進口市場 每10人便有1人吃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