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谷驛的紅薯(資料圖)
東南網4月4日訊(福建日報APP-新福建記者 陳靜)香甜粉糯的烤紅薯、獨具匠心的紅薯月餅、別致靈巧的稻草娃娃……以往乏人問津的農產品,經過妙手包裝,正成為遠近馳名的“網紅”商品。這些神來之筆,正是出自一個由大學生村官組成的“甘紅”團隊。
4月4日,在延安市甘谷驛鎮,“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主題采訪團的成員們感受到這支年輕的大學生村官隊伍給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和蓬勃生機。

“甘紅”團隊隊長馮宇(左一)向“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主題采訪團的成員們介紹情況
據了解,2013年甘谷驛鎮組建成立“甘紅”團隊,以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為骨干,帶領廣大農民走上了創新發展的致富之路。
為什么起名“甘紅”呢?甘谷驛鎮黨委組織委員、“甘紅”團隊隊長馮宇告訴記者:“一是因為甘谷驛的紅薯比較出名,可以做紅薯的代言人;二是因為最初8個大學生村官,6個是女的,鎮黨委李平書記希望我們具有“紅色娘子軍”的精神,通過扎根農村給全鎮帶來新變化;三是作為延安干部,更應傳承延安精神、紅色基因。”

“甘紅”團隊的大學生村官們在向采訪團展示當地特色產品
如今,團隊成員已發展到48人,均為延安周邊高校的大學生,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甘紅”團隊的帶領下,鄉鎮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形式,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做大做強紅薯、櫻桃、甜瓜等優勢產業。
此外,他們還發揮大學生村官優勢,依托“互聯網+”平臺,于2015年建立全區第一家“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至今已建立電商服務站15個,達到鎮域范圍電子商務O2O模式全覆蓋。
“甘紅”團隊去年創新推廣22種農特產品,成功研發“紅薯月餅”、精心包裝“米月傳奇”、“雜糧兄弟”等農特產品,線上一月銷售38萬元,年度銷售額達到87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