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3月25日電(記者 白瀛)在越劇發源地嵊州,越劇小鎮將于明年初正式迎客。作為小鎮首個演藝項目,“天下第一團”古戲樓將迎來百余個全國稀有瀕危戲曲劇種在這里輪流演出,以期用常態演出實現這些劇種的保護傳承。 “天下第一團”是基于戲曲劇種發展和劇團生存狀態提出的通俗叫法,取決于一個劇種是否只有一個劇團。1992年,文化部藝術局主辦了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32個稀有劇種的32家院團攜38個劇目在泉州和淄博共演出39場。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越劇小鎮總設計師郭小男25日在嵊州介紹,截至目前,中國還存有348個戲曲劇種,其中120個稀有劇僅有一個國辦演出團體,絕大多數沒有固定演出場地,但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頑強地傳承著各個地域不同的聲腔系統、地方語言和文化特征;在嵊州附近,就有新昌調腔、寧海平調、甌劇等多個稀有瀕危劇種。 郭小男說,國家近年來仍有對稀有瀕危劇種進京調演的扶持政策,而越劇小鎮將提供常年的持續性整合展示,這也是基于越劇的傳承與發展,延伸覆蓋至傳統戲曲藝術多樣化保護的一次探索。 據介紹,越劇小鎮坐落于女子越劇發源地浙江嵊州施家岙村,以文化+旅游的思路,旨在打造以越劇演出為核心的生活綜合體,計劃包含劇場群、博物館群、大師工坊、越劇學校、影視基地、工匠村落等核心項目。 “我們的愿望是通過稀有瀕危劇種的整體展示,傳達中國戲曲鮮活的地域性與多樣性,進而實現在傳播中繼承、在發展中保護的目標,直至百年以后,中國戲曲璀璨的歷史和瀕臨絕跡的劇種、技藝,還能夠在這里向一代代年輕人傳遞下去。”郭小男說。 |
相關閱讀:
- [ 01-30]《人藝往事》講述焦菊隱:用話劇完美表現中國情感、中國氣派
- [ 01-10]戲曲“熱”發展中的“冷”思考
- [ 01-04]繁榮地方戲曲要打贏兩場“硬仗”
- [ 01-04]劇種消亡敲響保護警鐘
- [ 01-02]復活戲種增添戲曲文化自信
- [ 12-25]十九大精神戲曲宣傳隊走進校園和企業
- [ 12-19]十九大精神戲曲宣傳走進葉厝社區
- [ 12-05]《挑山女人》:戲曲的創新力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