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棉花種植地和藍調的故鄉等著稱,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這里依然存在白人和黑人之間的不平等及種族隔離的故事,但在20世紀,他們中間還有一個鮮被提及的群體:華裔美國人。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15日報道,26歲的安德魯·龔和28歲的伊曼紐爾·韓都是亞裔美國人,兩位攝影師決定一起做一個項目——拍攝和采訪有中國血統的密西西比州人。他們通過拍攝,了解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華人鮮為人知的故事。 安德魯·龔是華人移民的后代,在舊金山的一個多元化社區長大。伊曼紐爾·韓的父母是韓裔基督教傳教士,他在新加坡、柬埔寨和韓國長大,后來移居到美國,在紐約大學讀書。 “我們住在大城市里,經常聽到亞洲人是模范少數族裔的故事,”安德魯·龔說,“我們想挖掘關于亞裔美國人在各自社區產生巨大影響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沒人注意到這些故事,誰會想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華裔呢?” 伊曼紐爾·韓表示,他們帶著數據和一些先入之見來到了密西西比。他們知道密西西比是美國最窮的州之一,經濟嚴重依賴于農業,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的道路平坦漫長,似乎沒有盡頭。不過安德魯·龔表示,他們一到那里,就發現了一個關系密切的華裔美國人社區,它“依賴于家庭和文化根源,這幫他們化解了從過去一直持續到現在的一些種族緊張關系”。 “很多時候,作為大城市里的亞裔美國人,我們沒有這種水平的社區或這種水平的親密關系,因為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我們這樣的人太多了,我們以為那樣的社區是理所當然的,”安德魯·龔說,“作為一個居住在美國的年輕亞裔美國人,看到這種水平的親密關系,讓我覺得特別溫暖,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你真的沒想到會有大量亞裔或華裔美國人的地方。” 報道稱,美國內戰結束后,中國移民第一次來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從事種植園的工作。但直到20世紀初,隨著主要服務于黑人的華人家庭經營的食品雜貨店的涌現,華裔移民人數才有所增加。到了70年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的華裔移民已經達到了3000人,其中很多人住在與家里的商店相連的房屋里。但在當時美國密西西比嚴格按種族隔離的社會里,他們被禁止進入社會組織、公共設施和白人公立學校。 講話帶南方腔調的退休圖書管理員弗里達·管說,“華人已經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生活一百多年了,剛來的時候,我們沒有權利,我們不能去白人學校,甚至不能去理發,也不能去醫院,我們是二等公民。但在民權時代過后,我們得到了更多權利,我想是社會意識到‘華人的確在作貢獻。’” 25歲的肖恩·關家在格林維爾有一間鋪面,他說,這個社區也有許多人保留了他們家族的中國文化元素,在他們與家人朋友常有的聚會中,也往往有中國菜。 報道稱,根據聯邦政府數據,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經濟機會不多,當地的華人社區正在老齡化,許多高中生上了大學后便定居別處。25歲的泰勒·龐在州農業部工作,至今還在密西西比州內約1500人口的城市馬克斯生活,是那里僅剩的幾個華人居民之一。 他說:“我是家里第四代農民,我也想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我們全家都移民了,然后在這里定居,這還是挺酷的。” |
相關閱讀:
- [ 05-30]越南面臨1926年來最嚴重干旱 湄公河三角洲莊稼歉收
- [ 04-03]越南湄公河三角洲遭遇百年不遇干旱
- [ 01-20]印度西孟加拉邦恒河三角洲的風土人情
- [ 08-25]緬甸南部三角洲地區洪水泛濫 8.5萬人撤離家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