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18年全國“兩會”承載著全黨全國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一度的“兩會”,是觀察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是中國民主在世界面前的集中展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兩會”制度有新成就新發展,進一步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日益發展,制度日趨完善,實效可見可享。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固本開新,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兩種制度相互補充,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得益彰,最廣泛地凝聚起億萬人民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兩會”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制度,在新時代展現了新成就新風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這一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制,圍繞著建設現代化強國這一共同的偉大目標,全國各地、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建言獻策、共商國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共同創造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種新型政黨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它能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而不是為各自利益爭斗。當前,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等,都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向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提出,并協商討論做出決定,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同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中國共產黨執政情況,做監督員,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這樣的安排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這種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現代政治制度中的兩黨制和多黨制是各黨派角逐權力的競爭性黨派制度,看起來提供了“比較”和“選擇”,但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人民別無選擇。中國堅持的是黨派合作制度,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不是各派力量競爭、討價還價的平臺,而是各階層共同協商重大國策,合作協商共建美好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說,“完善政黨協商制度決不是搞花架子”。新時期協商民主實現了一系列新制度和新平臺的構建。在全體會議之外,有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還有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常態的協商議政形式。協商的內容非常廣泛,關注民生,關注涉及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人民政協更好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成為黨中央發揮政協作用的重要著力點。“協商式監督”成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新時代多黨合作舞臺極為廣闊! 國際國內對中國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包括“兩會”制度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在一些人那里,西方民主、選舉民主被奉為靈丹妙藥;協商民主也被一些人唱歪了調門。但是,現實的成績是有說服力的,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難以否定。如何走好自己的民主之路,中國的認識始終清醒——“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西方的民主暴露出的弊端和問題使西方民主的形象、榜樣的光環受到質疑,西方在向世界推廣民主時也是尷尬不已。而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民主制度運轉特點和政治發展邏輯。中國的“兩會”制度的成就告訴世界,民主并不只有普選制、議會制、三權分立制。中國“兩會”召開的盛況,讓世界看到,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西方民主一種模式,中國的民主制度正在成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種新模式。在西方社會治理和民主不斷出現問題的背景下,中國的民主制度的新發展新成就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也得到了世界的贊譽。 “兩會”制度有根,它從中國歷史的文明綿延中走來,是對中華民族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承繼,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兩會”制度有魂,它堅持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歸依。歲月如歌,初心不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兩會”制度在時間和實踐的長河中將日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中國共產黨將凝聚起更為磅礴的奮斗力量。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階段性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