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兩高報告:捍衛公平正義司法生命線
2018-03-10 13:44:09??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滿足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看到報告中‘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表述,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孩子們。”趙國祥代表介紹,如今法院系統正探索開設家事法庭,從就事論事逐漸轉變到修復家庭關系、關注人的心理需求上來,成效顯著。 近年來,人民法院大力推進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建設,有效破解了查人找物的難題。為破解財產變現難題,人民法院積極探索實施網絡司法拍賣,將拍賣流程公開,將司法拍賣置于陽光下。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朱列玉代表認為,法院的聯合懲戒失信機制也得到了進一步健全。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納入“黑名單”的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懲戒格局已基本形成。 “如今,各級法院為基本解決執行難多措并舉、攻堅克難,人民群眾對執行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朱列玉說,相信執行難問題終將成為“過去時”。 司法理念應不斷創新 “立案登記制改革,意味著人民法院向各類糾紛無差別地敞開大門,反映了司法理念和實踐的創新和進步。”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戴紅兵委員表示,立案登記制的實施,一方面讓“立案難”成為歷史,同時導致法院訴訟案件大幅增長,一線辦案法官面臨案多人少的巨大壓力。 戴紅兵認為,要鞏固、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應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厘清立案登記制的本義,對于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不予登記受理;二是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推進多元糾紛化解機制、繁簡分流、簡案速裁、執行改革等配套性、關聯性改革;三是依托訴訟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平等、同質、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切實減輕群眾訴累,多快好省化解矛盾糾紛。 (本報記者徐雋、姜潔、江琳、楊倩、段宗寶) 護航發展大局 聚焦民生熱點 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所作的最高檢工作報告。 回顧過去5年,全國檢察機關在司法理念上實現新轉變、在服務大局上突出新作為、在保障民生上回應新期待、在強化監督上取得新突破,檢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保障民生要常態化 “過去5年,全國檢察機關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履職盡責,彰顯了服務發展的高度自覺。”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代表說。 “檢察機關對我們企業發展的支持越來越主動,辦案方式方法更規范,體現了檢察機關的責任擔當。”中色(寧夏)東方集團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王東新代表說,寧夏檢察機關圍繞“新絲路經濟帶”“沿黃經濟區”等重大戰略部署,制定實施服務企業改革發展12條措施,效果很好。 江蘇省鹽城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站長秦光蔚代表說,江蘇省檢察院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民營企業遭受海外惡意訴訟問題,及時提出建議,推動有關部門出臺了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制度。 食品藥品安全、電信網絡詐騙等是近年來備受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話題。“民生領域是我們打擊刑事犯罪的重點。”林貽影代表介紹,廣東檢察機關嚴厲打擊食藥品領域的“黑作坊”“黑工廠”“黑市場”,重點打擊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的犯罪。 “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衣食住用行。吃得好不好、安不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王東新代表說,現在食品安全的負面新聞少了,這表明司法機關加大打擊力度的工作卓有成效,“希望這種做法能夠常態化,對犯罪分子形成持續威懾,讓百姓更放心。” 秦光蔚代表對近年來檢察機關堅守防止冤錯案件底線,監督糾正一批重大冤錯案表示贊賞:“近年來,檢察機關強化刑事立案、偵查、審判監督,推動糾正了一批重大案件,老百姓對于公平正義的獲得感更加強烈。”此外,檢察機關還堅決糾正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嚴防“以權減刑”“提錢出獄”,針對虛假訴訟開展專項監督,維護了法律尊嚴和當事人合法權益。 |
相關閱讀:
- [ 03-10]為新時代鼓勁 為新征程支招
- [ 03-10]讓公平正義之光暖人心田——從全國兩會看司法公正
- [ 03-06]八類司法過程中陷困境的未成年人將獲國家司法救助
- [ 02-28]如何確保各地法院的裁判尺度統一? 最高法回應
- [ 02-27]中國力推司法公開 已公布生效裁判文書4260余萬篇
- [ 02-23]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明確執行擔保實現方式、追償權等
- [ 02-19]最高法: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司法腐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