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政要:習近平思想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
2018-03-05 12:28:34?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虹虹 孫靖 |
分享到:
|
國際在線專稿: 3月2日,《印度快報》刊出曾擔任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助理的印度知名社會政治活動家蘇廷德拉·庫爾卡尼(Sudheendra Kulkarni)的署名文章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繁榮、自信的國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印度是時候丟掉來自西方的有色眼鏡,好好跟中國學習治國理政的方式了。以下為原文選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他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中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的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對于想要了解中國治理模式、了解習近平治國思想和風格的人來說,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十分必要的。不論你是中國的仰慕者,還是批評者,抑或兩者都是,只要你認真研究國際事務,就會發現這些(書)絕不是宣傳口號。 中國沒有照搬西式民主,而是采納并進化出了一套以人民和國家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模式,這種模式使得中國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繁榮、自信的國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中國今天為其國民所提供的,是連很多擁有同等歷史經驗的國家(包括印度在內)都沒有做到的:擺脫貧窮、饑餓、疾病、早逝,以及惡劣的生存環境等。在基礎設施和文化建設方面,中國甚至超越了美國和歐洲。中國人民為在短短的40年之內依靠自力更生把國家建設成為發展中強國而感到自豪。 只有選擇性失明以及懷有偏見的人才會聲稱,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跟他的治國理政系統毫無關系,或聲稱,中國的體制在其民眾眼里缺乏合法性。 西方和印度的批評家們批判中國政治制度的理由是,“中國的跟我們的不一樣”。這口氣,就好像他們的模式是人類社會唯一理想的治理模式,全球所有國家(包括中國)都必須模仿一樣。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組織機構建立在高度結構化的民主協商和集體決策的機制之上,正如美國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其《中國共產黨:萎縮與調整》一書中所說,中國已經進化出一套自我校正的、賢能統治的治理機制,幫助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地革新自己。 步入新時代,中國正努力為人民謀求更高標準的高質量發展,而這個目標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在外交領域,中國尋求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中國目前的實力來說,他完全有資格這么做。 對于印度的批評家們來說,是時候停止用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了。其實這副眼鏡是由西方提供的,因為他們擔憂自己即將失去全球霸主地位。 讓我們拾起印度人固有的智慧,致力于改革我們自己漏洞百出的治理體系吧。我們應該做的是學習中國的強項。最后你會發現,習近平思想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何雨陽) |
相關閱讀:
- [ 03-05]《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反腐倡廉的生動實踐》持續在福建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 [ 03-05]新型政黨制度新在哪兒?習近平總書記這么說
- [ 03-05]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
- [ 03-05]現場高清大圖:習近平看望政協委員
- [ 03-05]《習近平在寧德反腐倡廉實踐》在閩引起熱烈反響
- [ 03-05]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評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