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型犯罪建議修改刑法 在刑法修改中,針對實踐中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特別是新型違法犯罪活動頻發,但現行《刑法》規定的證券期貨犯罪罰金較低、刑期較短,相關規定不能全面覆蓋新的犯罪情形和手段等情況,建議整體提高危害資本市場秩序的證券期貨犯罪的刑期和罰金數額,完善部分證券期貨犯罪的構成要件,打開現行刑法有關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等犯罪情形的兜底條款,細化有關犯罪情形的規定,增強執法威懾。 抓緊制定新三板市場條例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市場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目前掛牌企業已逾萬家,實現融資數千億元。但對這一海量市場的監管,主要是依據國務院的相關決定進行規范。法律制度的層級效力不高,制度內容不完備,監管依據不充分,已經嚴重影響了新三板的進一步發展和監管執法。 據證監會介紹,正在抓緊推動制定“新三板市場條例”,擬從新三板市場比較特殊的公開發行制度、掛牌轉讓制度以及懲處新三板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等諸多方面,進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場制度,夯實新三板的監管依據,為新三板市場的規范健康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實踐中,一些股市“黑嘴”借道網絡社交平臺,非法從事投資咨詢活動,侵害公眾利益和行業健康發展,亟待整頓。據了解,證監會正在積極推動對二十年前(1997年)發布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擬重新界定投資咨詢的業務范圍,并結合當前自媒體以及互聯網傳播等新形勢、新特點,建立全面、系統的投資咨詢監管體系。 清理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017年,證監會集中開展了“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年合計制定修改規章13件、規范性文件23件,同步廢止規范性文件3件,并審批、備案或指導交易所、行業協會制定完善自律規則100余件。股份減持、再融資改革、區域性股權市場管理辦法等市場呼吁了很多年的制度在2017年集中“登臺亮相”,進一步豐富了法律規范實施內容,完善了資本市場法治體系。 針對近年來市場上反映比較突出的“清倉式”“斷崖式”“忽悠式”“過橋減持”等無序違規減持行為,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按照股東類型與股票來源分別作出了有關減持安排,規范大股東減持行為,強化IPO前老股和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的減持約束,促進市場發揮自我調節作用,引導形成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穩定市場預期,促進公平交易,有效解決了因違規減持造成的市場“失血”問題。 時隔十六年后,證監會對2001年出臺的《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作了全面修改,完善交易所的組織結構,加強內部治理;進一步明確證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職能,特別是強化交易所對證券交易活動、會員、證券上市交易公司的一線監管職責,完善防范市場風險中的手段措施,包括實時監控、限制交易、現場檢查、收取懲罰性違約金等措施,為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提供法律保障。 完善證券發行監管制度 為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完善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機制,針對近年來有些上市公司濫用法律賦予的再融資權利,過度融資、無風險低價融資等問題,證監會修改了《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對再融資的募資規模、融資頻率及定價方式等作出規范,引導合理、有序融資,限制跟風式、套利式融資;同時,調整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發行方式,將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減少因大規模申購資金凍結對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沖擊。 特別受到關注的是,施行近十年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得以修改,新規建立了發審委選聘工作機制與監察機制,強化對發審委委員的紀律要求。修改《關于加強發行審核工作人員履職回避管理的規定》《關于加強發審委委員履職回避管理的規定》,建立發行審核工作預約接待工作機制,織密織牢制度之網,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
相關閱讀:
- [ 02-27]司法部:去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為農民工討薪83億元
- [ 02-07]農民工討薪法援案例調查:突破證據系維權成功關鍵
- [ 02-01]江蘇一個月辦理農民工討薪法援案逾六千件
- [ 02-01]“審計五進”助力新福州建設
- [ 01-29]何澤中作檢察院工作報告: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主動服務新福建建設
- [ 01-20]從源頭上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 [ 01-17]天津:法律咨詢全天候 服務群眾零距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