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王祖敏)中國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28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對非法社會組織選擇公開曝光,是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民政部門對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會以高度的責任感緊盯不放、鍥而不舍,絕不給其“重出江湖”的機會。 2018年2月,261家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相繼被中國民政部公之于眾。這些大多以“國字號”冠名、甚至冒用國家戰略、黨政機關名義的非法組織具有極強的迷惑性與欺騙性,名單一經曝光,便引起輿論嘩然。“非法社會組織”也成為2018年的一大“碩鼠”,人人喊打。 但外界在高度肯定中國官方此舉的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不僅僅公布名單,而應雷霆出擊,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堅決不給其“重出江湖”的機會。對此,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的事實可以證明,民政部門決心很大、力度不小。曝光和取締是民政部門同時采取的打擊舉措,曝光沒有代替取締,也不會代替取締。 這位負責人對“首先選擇公開曝光,而不是直接取締”進行了釋疑:曝光是為了更有力地打擊。取締非法社會組織有嚴格的法律規定,民政部門必須掌握足夠的線索和證據,嚴格依法辦事。而非法社會組織與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有很大不同,它們大多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執法部門既找不到“廟”,也找不到“方丈”和其他“和尚”。還有不少非法社會組織通過互聯網渠道開展活動,導致民政部門對其打擊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等難題。 此外,民政部在公布3批名單時,都提到這些組織“涉嫌為非法社會組織”,并呼吁公眾提供線索。這說明民政部對這些組織所掌握的事實和證據還很有限,不足以達到“取締”的標準,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但這同時也證明,民政部門對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即使毫無線索或證據,也沒有放任不管,而是以高度的責任感緊盯不放、鍥而不舍。 這位負責人稱,即使暫時沒有取締、處罰,但曝光名單既有利于民政部門發動全社會力量收集線索和證據,也能達到震懾作用,迫使不法分子終止行騙、盡早收手,還能警示公眾在社會交往中提高警惕,辨清“李逵”與“李鬼”,避免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 這位負責人表示,對非法社會組織的治理需要政府部門重拳出擊,也需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更需要每個人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打一場“人民戰爭”。(完) |
相關閱讀:
- [ 02-28]民政部談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曝光沒有代替取締
- [ 02-19]激發脫貧攻堅的“社會活水”——我國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綜述
- [ 02-14]以法治思維和手段規范社會組織發展
- [ 02-09]民政部:非法社會組織名稱迷惑性強 網頁宣傳抄襲官網
- [ 02-08]福州百家社會組織幫扶百個貧困村 推進精準扶貧
- [ 02-06]福建女委員建議推動女性社會組織建設
- [ 01-31]福州105家社會組織與102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