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布達佩斯2月28日電(記者楊永前)兩名香港自行車愛好者盧梏達和鄭冠升歷時200天,騎行1.1萬公里,日前抵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他們的目的很簡單: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寫一份關于自行車在世界各國的調查報道,以推動香港重視自行車這種綠色出行方式。 25日,匈牙利華人華僑在布達佩斯附近小鎮韋切什(Vecses)舉辦中國春節文化活動。在這里,記者偶遇盧梏達和鄭冠升。兩個人看上去都很淳樸、謙和,風吹日曬也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 盧梏達今年24歲,鄭冠升25歲,兩人均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專業。還都是自行車騎行發燒友。本來,這次騎行活動是三個人結伴而行。去年8月6日,盧梏達和另一名同伴從香港出發,途經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藏抵達尼泊爾和印度。在印度,這名同伴因家庭原因不得不遺憾地終止旅程。鄭冠升因工作合同問題出發較晚,他于去年10月飛抵印度與盧梏達匯合。 他們兩人途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于本月22日抵達匈牙利。但匈牙利并非他們此行的終點,27日他們動身前往奧地利、德國、法國、比利時,預計4月中旬抵達“自行車王國”荷蘭,從而結束整個行程。 談起此次騎行活動的初衷,盧梏達說:“我以前兼職做過自行車銷售,香港騎自行車的人不多,但作為一個發達城市,沒有理由不推廣這種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工具。我們就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們試過舉辦一些活動,大家一起騎自行車上班,感覺很好,比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上班要快很多。”盧梏達說,“我們發現外國的經驗,會記錄下來,帶回香港。” “我們平常做調研都是在網絡上,但是自己本人去考察體驗過后才是最重要的。有時外國很多的東西放到香港就是不一樣的情況了。必須有人去親身體驗。”盧梏達說。 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會找當地的自行車組織或自行車店,了解自行車在當地的發展情況。“他們都很喜歡我們,非常樂意幫助我們并且免費給我們提供食宿。”鄭冠升說。 兩名小伙子表示,結束此次騎行活動后,他們將把有關自行車的調查報告提供給香港的自行車組織,希望能推動自行車在香港的發展。 他們說,他們此行沒有贊助,一切支出全憑自己積攢的錢。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首先通過沙發沖浪網站尋找免費的住宿機會,每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了住處。其次是通過網站尋找比較便宜的民宿。實在沒有地方住,他們就找遠離居民區的廢棄的房屋住。 他們說,一路上倒還比較安全,沒碰上真正的險情。“我們害怕狗,狗看到我們就會追。我們從伊朗進入土耳其的那天已是黃昏,有10多只半人高的野狗看到我們后就興奮了起來,狂奔幾百米來追我們,我們大喊大叫,還好我們遇上下坡路,狗可能是沒力氣了就停止追我們。”盧梏達說,他們雖然隨身攜帶了一個胡椒噴霧,但還沒派上用場。 這一路上讓他們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呢?盧梏達說,他騎到了珠峰大本營,曾有人告訴他,如果能看到整個珠峰的話就是很幸運的,因為常常都會有云,天氣不好的話就看不到珠峰全貌。“可能是上天給我的禮物,看到我很辛苦,我很幸運地看到了珠峰,當時自己就激動得流眼淚。” 鄭冠升說,在伊朗的時候,有一天他們要去一個城市,正在公路旁邊找合適的路。“這時候有一名伊朗男子過來看我們是否需要幫忙,可是他不會說英語,我們就靠身體語言表達我們在找可以睡覺的地方,他看懂后二話不說就把我們的自行車放到他的汽車里,帶我們去他的自行車商店,然后給我們安排食宿。到了晚上,他就通過畫圖和我們交流,我對此印象特別深刻,我第一次不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我們得知他曾經是一名士兵,打過兩伊戰爭,還當過戰俘。” 盧梏達說:“我們平常旅行頂多是看看景點,這次我們出來通過和普通人深入交流,知道了不同的故事。原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吸引力。” 談到對匈牙利的印象,兩名小伙子說,匈牙利華人對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很驚訝。“我們找到民居住下后,到附近一家火鍋店吃飯。老板知道我們的情況后,就請我們吃飯,還通過微信把我們的情況告訴別的華人,于是就有華人主動來幫我們,我們親身感受到了他們的溫暖,真的很開心。真的不會忘記這里。”盧梏達動情地說,“有時候,其實風景都不是最漂亮的,人才是最漂亮的。” |
相關閱讀:
- [ 10-10]穿鞋不穿襪 會得“香港腳”
- [ 02-15]英拉將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逃離泰國后首次露面
- [ 09-26]香港和阿聯酋期待共拓“一帶一路”商機
- [ 05-15]國際一周熱圖:視覺沖擊!法攝影師仰拍香港摩天大樓(5.9-5.15)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