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
2018-02-28 15:53:4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走到山西大同縣吉家莊村—— 匯聚奮斗力量 振興大計可期 本報記者 周亞軍 節前在山西大同縣走基層,記者見到許多返鄉青年成了村兩委骨干,個個爭先干事,座談會上說思路、談體會,那股子興奮勁兒真令人暢快無比。針對農村兩委主干普遍老弱、帶動力不足的現狀,大同縣大力注入年輕血液,80多名35歲左右的返鄉青年成為村支兩委新骨干,干事創業的氛圍煥然一新。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其中返鄉青年是個重要群體。從大同縣情況來看,有退伍軍人、大學生,也有小老板、農民工,他們不見得有多少資本和資源,但都在城市見過一些世面,更不缺夢想和干勁兒。之所以回來,是想為自己和家鄉再拼一把。地方上在招人才的時候,不能因為他們現在不夠“高大上”就看輕他們,而應發自內心地歡迎他們。返鄉青年想發展產業,歡迎;想進村支兩委,同樣歡迎。人才招回后,要舍得給平臺、給配套,要蹲苗培土,多引導支持,真正用起來。 天地更大,責任也就更重。35歲的吉家莊村村支書劉猛感慨說:“許多人開始回來是為了生計,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平臺。鄉村振興再次點燃了我們的奮斗激情。”匯聚起這許許多多的奮斗力量,振興大計何愁不成。 走到北京東城區后拐棒胡同—— 暖心事辦得好 老百姓更舒心 本報記者 賀勇 記者在京城的胡同、小巷中感受著城市的民生溫度。在北京東城區后拐棒胡同,一棟老舊的“排子樓”經過3個月的改造已經煥然一新,這讓低保戶季會香感到特別溫暖,因為終于能在真正屬于自己家的廚房里做一頓年夜飯了。 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要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想把好事辦出好效果,既得講態度,更得講方法。就像此次“排子樓”改造,占地兒多的住戶就希望維持現狀,街道、社區與產權單位、居民多次召開會議反復協商,才拿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去年以來,北京的城市管理越來越精細,1400多條背街小巷實現“華麗轉身”,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這也說明,政府只要拿出“繡花”的功夫,把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實處,群眾的生活才會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居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與支持,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都深深地感染著我。我相信,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相關閱讀:
- [ 02-28]【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從嚴從實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 [ 02-28]兩會前瞻:中國高層換屆年 人事新局受關注
- [ 02-27]全域整治 莆陽大地靚起來
- [ 02-27]“邁向新時代”主題剪紙展亮相福州 展現剪紙魅力
- [ 02-26]【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振興的南安探索
- [ 02-24]提“舊”立“新” ——看晉江產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道
- [ 02-2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奏響邁向新時代的最強音
- [ 02-18]《了不起 新時代》:書香中國 文化自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