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
2018-02-28 15:53:4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走到吉林省吉林市韓屯村—— 綠水青山雪鄉 深入就能讀懂 本報記者 孟海鷹 “長時間不來,都想這里了,想我兄弟了。來,再喝一個!”在吉林省吉林市韓屯村采訪時,記者在村里農家樂瓜爾佳滿族大院,看到老板與游客“稱兄道弟”,在熱炕頭上對飲敘舊歡談……來做客的夫婦秦龍和胡艷春來自哈爾濱,秦龍愛好攝影,在村里霧凇島上拍的霧凇獲過獎。 賞雪景、觀霧凇、泡溫泉……近些年東北旅游經濟快速發展,記者在走基層的過程中,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發展鄉村旅游,許多農民不必背井離鄉出去打工掙錢,守著家就能把錢賺了,可以說是解決空心村、養老等一系列鄉村問題的金鑰匙之一。 在韓屯村,我聽到了純正黏豆包的制作方法,感覺很有啟示:從秋末扒包米時開始泡米,要泡四五十天,這樣的黏豆包吃起來又好吃又不燒心。那些就泡個兩三天,糊弄一下,包了就賣的,既不純正又不好吃。是的,雪鄉再美,服務還要有做黏豆包般的耐心,對待客人如兄弟般的真心,才會一直美下去。宰客掙快錢的行為,只會自斷后路。 每次走到鄉下田間,坐在熱炕頭上跟農民聊天,總會得到新鮮有趣的知識,看到書上網上沒有的圖景,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走近是了解的前提,深入是讀懂的開始。 走到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 樹立信心斗志 改變村容村貌 本報記者 黃福特 臘月廿九,記者奔赴廣州市從化區的蓮麻村新春走基層。 平日里看到來自各地的脫貧典型,總是欣喜于老百姓脫貧后的幸福生活,覺得一切都如此順理成章。類似于“扶貧過程中村民的思想、行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又會如何影響扶貧工作的開展”“貧困村如何才能實現從輸血向自我造血的轉變”等更是不曾多想。正是內心對“接地氣”的呼喚,驅使自己迫切希望走向田間地頭…… 解決“人窮志短”的問題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的關鍵在于引導。老百姓很實在,任憑你如何宣傳、如何教育,只有看到板上釘釘的收益,才可能放手一搏,而一旦嘗到甜頭,就有可能再接再厲。這離不開村干部的苦口婆心、以身示范。一旦村民們樹立了斗志和信心,村容村貌的變化將成為必然。 只有將“強扶上路”轉變為“自己走路”,讓貧困戶不等政府發錢,自己積極奮斗,才能將好事做好。這需要發揮扶貧階段性成果催化劑的作用,激發貧困戶的信心和斗志。只有精神面貌改變了,村民才能更加積極進取,脫貧才能一勞永逸。 |
相關閱讀:
- [ 02-28]【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從嚴從實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 [ 02-28]兩會前瞻:中國高層換屆年 人事新局受關注
- [ 02-27]全域整治 莆陽大地靚起來
- [ 02-27]“邁向新時代”主題剪紙展亮相福州 展現剪紙魅力
- [ 02-26]【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振興的南安探索
- [ 02-24]提“舊”立“新” ——看晉江產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道
- [ 02-2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奏響邁向新時代的最強音
- [ 02-18]《了不起 新時代》:書香中國 文化自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