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2月27日電(記者 張玉潔)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距今7000多年的“高廟文化”的重要遺址地瀘溪下灣遺址入圍終評名單。 記者了解到,下灣遺址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下灣沅水河床邊的一處臺地。在2016年的第二次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螺螄貝殼、動物骨骸、陶片以及石器,出土的動物骨骸有明顯的燒煮痕跡。這個新發現表明,7000多年前此地的人類已經開始熟食螺螄和魚等動物。 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獲得多項重要成果,出土的貝丘及大量動物遺存反映了遠古時期武陵山地人類特殊的生存環境;從揭示出的大型祭祀場所,可一窺遠古時代沅水山地的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的景象;還有不少圖像是首次發現,如四鳥載日圖蘊含了中國上古精神文化的神奇密碼,在長江上游的金沙遺址和長江下游的多處遺址中都能見到,《離騷》《山海經》等古籍文獻中也有記載。 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灣遺址所處位置是五溪蠻故地,是屈原行吟沅湘、折返溆浦的必經之地,屈原辭賦中表達最多的便是沅湘一帶的巫鬼與祭祀情景。印證了班固《漢書》中說江南“信巫鬼,重淫祀”以及王逸《楚辭章句》中說“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的記載。下灣宗教遺存的發現,反映出這些對后世湖湘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深的沅水流域濃烈的巫鬼祭祀風俗有非常古老的源頭。 此外,墓葬還出土了一批玉器,年代為整個長江中游最早,從玉器的質地、形態及工藝特點來看,與長江下游玉器遺存有密切的聯系,說明在距今6500年前中國南方不僅存在遠距離的物質交流,也存在觀念交流。高廟文化最具特征的圖像與意識或許就是通過這種交流向外傳播。 據悉,4月9日至11日,進入終評的26個項目將參加終評會,最終選出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
相關閱讀:
- [ 02-12]國家文物局:擬規定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
- [ 01-17]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 [ 12-21]別以考古之名教唆盜墓犯罪
- [ 12-08]我們為何要去國外考古
- [ 12-04]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曉
- [ 12-02]快訊!三明萬壽巖成功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 12-02]寧夏彭陽縣發現商周遺址 專家推斷墓葬系諸侯級別
- [ 11-27]“南海Ⅰ號”已出土 文物21000余件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