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分享經濟發展勢頭日益迅猛,依托網絡平臺參與分享經濟的靈活就業者創造的“零工經濟”讓人們的生活日益便利。外賣送餐員、共享單車、“潮汐工”、滴滴司機……這些就業群體工作相對自由,如何獲得與自己創造的社會經濟效益相匹配的社會保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零工經濟”領漲社會就業率 28歲的景浩浩做送餐員工作已經兩年多了,每天穿梭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送外賣。“干這個心里沒負擔,沒有時間限制,每天想跑幾單就跑幾單,累了就關掉手機回家。”景浩浩說,自己同時在多個外賣平臺上注冊了送餐和跑腿業務,一個月能賺7000塊錢。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隨著公司外賣業務的高速拓展,注冊外賣騎手總數量已超過300萬人,活躍騎手50萬人,騎手數仍以每年50%的速度持續增長。 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分享經濟平臺的就業人數約585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新經濟形態下的靈活就業已領漲社會就業率。 “以滴滴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模式展現出了強大的就業吸納力,也是他們創造了‘零工經濟’,這些群體主要以零工、散工及自雇、自由職業者為主,是對就業市場的有力補充,也為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滴滴出行公關高級總監葉耘說。 多數零工無緣社保福利 在合肥市經開區寶塔路上,鄭師傅正準備把一三輪車的小黃車搬到人流密集的地方。今年38歲的鄭師傅是ofo小黃車合肥區的一名調度員,也就是網民口中的“潮汐工”。他是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找到這份工作的,每個月除了4000塊工資,沒有其他保障。 不僅是ofo、摩拜,滴滴出行、愛彼迎……幾乎所有共享平臺的零工都存在社會保障的困境,“零工經濟”給勞動者帶來更多工作機會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勞動風險。近年來,“互聯網+”平臺的勞動糾紛日益增加。 |
相關閱讀:
- [ 01-08]福州辦理社保 “刷臉”就行 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 [ 01-04]查社保更方便!微信推新電子社保卡,只需這樣操作
- [ 01-04]“跑步入市” 13省養老金投資金額將達5800億
- [ 12-28]人社部:十八大以來社保卡持卡人數超過10.7億人
- [ 12-14]2017年社保發生十大重要變化 利好你我!
- [ 12-14]2017年社保發生十大重要變化 利好你我!
- [ 11-26]【領航新征程】努力將民生保障這張網織得更密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