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藥騙術借信息黑市升級 老年人防得住嗎 非法竊取、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從中篩選中老年病患群體精準下套,通過電話高價推銷“特效藥”牟利……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公安局近期打掉兩個作案手法類似的詐騙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45名。2013年以來,這兩個團伙非法竊取、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近百萬條,累計實施詐騙1.8萬余次,涉案金額逾3000萬元。 中老年病患信息“明碼標價” 年過六旬的齊富貴(化名)患有多年的膝關節炎。2014年7月,他在電視上看到一檔治療關節疾病的節目,不堪病痛折磨的他撥打了該節目推薦的藥品廣告電話,并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 電話另一端,話務員詳細地記錄下他的姓名、年齡、病情、用藥情況。這條“新鮮”的個人信息,隨后便以2元和1元的價格,先后被賣給兩個詐騙團伙。而在后來2年多的時間里,齊富貴就被這兩個團伙騙光了僅有的6萬元積蓄,并背上2萬元的債務。 “在非法交易公民個人信息的黑市,像齊富貴這樣的一手信息最受歡迎?!笨咂旃簿中叹箨牬箨犻L謝鳳山說,這屬于從未被其他騙子公司使用過的信息,電話接通率、詐騙成功率都較高?!爱斔男畔⒈欢啻纬鍪酆?,價格便大幅下滑,最便宜的每條只要幾分錢?!?/p> “此次被打掉的兩個團伙,非法購買個人信息最多的是王澤(化名)團伙?!逼旃簿中叹箨牳贝箨犻L于洋說,王澤從網上購買大量快遞訂單掃描圖、就診患者信息,他主要挑選買過保健品的買家信息,這類群體主要是中老年人,患者信息也以中老年病患為主。“王澤每月購買個人信息的支出在5萬元左右,其筆記本電腦尚存未刪除的個人信息電子數據多達80G。” 小伙冒充“老專家”,一個月騙到100萬 與王澤團伙不同,郭磊(化名)團伙除了“網購”個人信息12萬條外,還竊取了13萬條。28歲的劉貝煌(化名)曾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郭磊2015年4月成立公司邀請他入伙。劉貝煌利用其工作之便,非法竊取個人信息13萬條。 旗公安局刑警大隊牛營子中隊中隊長衡寶軍說,詐騙團伙雇傭大量話務員對中老年患者群體“精準下套”,高價推銷所謂“特效藥”。1998年出生的李富(化名)雖然是這兩個詐騙團伙中年齡最小的話務員,但業績突出,最多時一個月能騙到100萬元。 李富說,打電話的時候,“我先告訴他們我是北京的,再問病情有沒有好轉。這時大多數‘客戶’都會問我是否是某某醫生,我就順著他們的話往下說?!?/p> 于洋表示,這兩個詐騙團伙共有話務員近60名,年齡多在二三十歲左右。為了把戲演好,他們在打電話時都故意壓低嗓子,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像“老專家”。 據衡寶軍介紹,這兩個團伙銷售的假藥共計80多種,實際均為保健品,進價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不等,產品外包裝標注對應的疾病多為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骨病等中老年常見病。這些產品經“包裝推銷”后身價大增,往往以進價5倍以上的價格銷售。 詐騙背后套路多 為了把受害群眾的錢財吃干榨凈,詐騙團伙精心設計了騙中騙的套路。 “有‘客戶’發現產品療效不好后,就不再購買了。”李富說,為此,就用“能報銷”的新騙術繼續行騙?!案嬖V他們購買藥品達到一定額度,農村‘客戶’按90%、城鎮‘客戶’按80%的比例報銷藥費。一般‘客戶’聽說能返款,就會繼續購買?!?/p> 辦案民警前往齊富貴家了解情況時,看到他家擺放有七八十箱未開封的箱子,都是他為拿到“報銷款”又買的藥。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這兩個作案手法類似的詐騙團伙長期瘋狂作案,僅有證可查的詐騙就達1.8萬次,其背后暴露出的問題值得關注。 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甚囂塵上。群眾在體檢就診、網絡購物、寄送快遞等日?;顒又辛粝碌膫€人信息,極易外流到“信息販子”手中,成為“明碼標價”的產品,進而成為詐騙團伙“圍獵”的對象。基層民警呼吁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加強個人信息管理,嚴厲查處打擊一批“信息販子”。 保健品披著藥品外衣,極易誤導消費者。半月談記者查看詐騙團伙用于冒充“特效藥”的80多種保健品,其外包裝與藥品十分類似。如一款名為“特效腰痛寧膠囊”的產品,封面文字聲稱用于“風濕、腰腿酸軟、腰肌勞損”等關節疼痛,僅在左上角標注有“保健食品”字樣。辦案民警表示,這類產品對中老年患者極具迷惑性,很多受害者最初都以為自己買的是“靈丹妙藥”。(半月談記者 劉懿德) |
相關閱讀:
- [ 01-12]行駛時騰空于地面懸浮汽車問世?網傳視頻來自特效微電影
- [ 11-22]網紅“美炸天”噴泉是電腦特效?錯!它真實存在
- [ 11-16]臺南市運動會放特效煙火 不但炸傷人還被批污染空氣
- [ 10-26]今年內地票房超去年 明星特效套路片法寶失靈
- [ 10-26]科幻災難片《全球風暴》花式摧城 海嘯來襲特效奪人心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