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書法:楊立新 2月12日,海口市美富村村民王傳代(右)給村里的孩子們講述百家姓起源。記者 黃曉慧攝 2月18日,北京石景山“洋廟會”上,外國演員在“四海同春、帶路尋夢”大型主題新春花車行進中翩翩起舞。李文明攝 2月2日,呼和浩特滿族文化博物館,民間藝人項靈芝(右三)為游客傳授滿族民間剪紙技藝。王正攝 1月20日,浙江麗水,全國鄉村春晚上,女子《鼓舞幸福來》在上演。章勇濤攝 2月11日,石家莊市新華區虹光街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在懸掛電子鞭炮。劉沛然攝(新華社發) 編者的話 春意盎然,新風尚交織舊年俗,勾勒著神州大地社會變遷中的一幅鄉村圖景。 年與時進,俗因時變。新春佳節,萬家團圓。鄉村迎接、歡慶古老節日——春節的方式,在漸行漸變中。祭灶、掃塵、備年貨、貼春聯、祭祖、年夜飯、拜大年、放鞭炮……傳統年俗的大部分元素依然鮮活呈現;網購年貨、綠色過年、電子紅包、視頻拜年、觀賞電影、外出旅游……“新年俗”元素閃亮耀眼強勁融合,折射著社會物質發展和文化變遷的深層脈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代,品味年俗,審視鄉村社會進步發展和鄉村文明新風,薈萃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助安頓身心,匯聚能量,譜寫奮斗人生的新篇章。為此,記者分赴吉林、河南、云南、安徽、廣東、海南等地,深入村寨、走訪村民,觸摸年俗,感受發展,聆聽新時代前行的足音! “莫溝美不美?”“美!”“生活甜不甜?”“甜!”一問一答中,攝影師按下快門,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全村老少數百人的笑容,定格在鏡頭中…… 2015年,莫溝經歷“蝶變”,從待拆遷村變為鄉村游景點。從2016年開始,春節拍攝“全村?!保蔀榇謇锬信仙俚摹靶履晁住薄?/p> 獲得感&新氣象 微信拜年、放電子鞭炮、提倡環保、接待旅游……“奮斗”與“綠色”交織主旋律 大年初六,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韓屯村年味不減,寒冷的空氣包裹著熱氣騰騰的村莊。街頭巷尾,大紅燈籠、紅對聯、紅福字透著喜氣,孩子們手持鮮花、玩具,歡聲笑語不斷。 “以前是‘貓冬’,現在是‘忙年’。”開著農家樂的村民關士軍介紹說,“因為接待旅游,村里幾乎沒閑人。”韓屯村在松花江右岸,上世紀90年代起因霧凇聲名鵲起,冬季游人逐年攀升。 關延利兩口子春天種地,冬天在農家樂打工,“村里有86家農家樂,只要人勤快,一年能掙幾萬!” “現在其實年味更濃了!”關士軍的女兒、27歲的關雪舉例說,除夕夜關家小院迎來30多位天南海北的客人,老人在鄉下古樸的年俗中懷念過往,小孩子在炕上炕下體驗農俗。“大家一起包餃子、看春晚、放鞭炮,客人中年長的87歲,最小的4歲。別提多歡樂!” 發展鄉村旅游,韓屯村的年俗悄然改變??萍嫉陌l展、觀念的更新,又給年俗帶來哪些變化呢? 江蘇常州天寧區菱溪社區里,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地上不見一絲鞭炮碎屑。這是個回遷安置小區,居民原是優勝村村民,2016年因城市規劃搬入樓房?!按蠹一飪鹤詮陌徇^來就不放鞭炮了,又污染環境又不安全。”居民張美琪說,萬一引發火災就麻煩了;以前在村里有院子,每年買鞭炮都得四五百塊錢。 另一棟居民樓里,錢婉萍正跟在南京的妹妹視頻聊天……以往節前得大包小包地到親戚家走動?!艾F在有個家庭群,每天都互動。這兩天考慮約到一起聚一聚,有高鐵,來往方便。”錢婉萍喜歡在APP上K歌,春節錄了《新年好》等幾首歌,發到群里給親朋好友拜年。 300公里外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政府倡導禁放鞭炮,可不少地方還是噼里啪啦,熱鬧得很。 “你看,電子鞭炮,是不是一樣熱鬧!”東瞿村村民劉牛家門口的6棵桂花樹,分別掛了6串電子鞭炮,老劉遙控器一按,鞭炮齊鳴,再一按,燈光閃閃,還放出了“煙花”特效:“錢省了,鞭炮還可以循環使用?!?/p> 云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藝信村,到處可見“家和萬事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等春聯……這是村民小組長刀新榮和村干部們送給村民的“禮物”?!按謇锷倭司莆?,多了歡歌笑舞的年味?!钡缎聵s說。以往春節前后到處都是流水宴席,一擺就是100多桌。如今節日氣氛悄然在變?!按蠹叶加绣X了,盡想著減肥,誰還缺那口吃的?” 幸福感&新面貌 舉辦“村晚”、觀賞電影、外出過節、鄉村民宿……“豐富”與“多彩”匯成主基調 英文歌曲串燒、非洲舞、舞蹈《中國紅》……2月11日晚,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的文化禮堂里人頭攢動,來自希臘、美國、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位國際友人與當地村民一起搭臺“唱戲”,上演了一場富有僑鄉特色的鄉村“村晚”。 “今年的晚會特別洋氣?!鄙娇阪偽幕Y堂的管理員韓志琴是“村晚”策劃者,一個月來,為能把節目編排好,前前后后挑選了200多名演員,編排出諸多富有僑鄉特色的節目。沒有奢華的舞臺,沒有豪華的服裝,有些節目甚至土得掉渣兒,卻融入稻魚共生、青田百鳥燈等本土元素,村民自己演、演自己,展示了最真實的點點滴滴。 “打牌、搞迷信的群眾少了,熱衷文藝活動的鄉親多了?!鼻嗵锟h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幾年,“村晚”的流行帶來了不少新風尚、新變化。以前春節期間,不少群眾沉迷于吃“流水席”、賭博、打游戲。“村晚”火了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文藝表演,在潛移默化當中,遠離了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活動,風氣煥然一新。 觀影成為百姓過年期間的“重頭戲”和“新年俗”。據貓眼電影實時票房初步統計,2月16日正月初一至21日初六,國內電影票房累計突破56億元人民幣,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春節檔的新紀錄。 在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北官莊村,小李搖著手里的手機說:“還好我下單早,晚了就買不到票了!”小李為一家五口人買好了初一晚上《西游記女兒國》的電影票:“主要是想讓爸媽感受3D電影身臨其境的感覺?!薄绑w驗新科技、豐富文化生活,人老了,可不愿落伍吶;看完電影家人討論劇情,也是交流感情嘛!”李爸爸說。 外出旅游,也成為鄉村許多人春節的選擇。常州市菱溪社區村委會工作人員小白,今年帶著父母來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大年初一,一大家子去了西安:“高鐵6個小時就到?!贝竽瓿醵?,一家人逛了大雁塔、陜西歷史博物館,去鐘鼓樓品嘗了當地美食。酒店、景點門票,都是提前在網上預訂好的?!耙郧斑^年忙著走親戚,今年看看景點、了解歷史,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慢生活。” 鄉村民俗游一點兒不含糊。安徽三十崗鄉崔崗村,緊挨水庫,景色別致,當地探索推行農房租賃,引來大批藝術家進駐,成了名副其實的藝術村。大年初一下午,附近的老少鄉親邊走邊看。一間間鄉村老房被裝飾一新,墻上,屋檐,門口,或信筆涂鴉,或掛滿青青綠植,匠心獨運;村口,新建成的崔崗藝術館,藝術家們的雕刻、攝影、繪畫,各類作品陳列其中……大伙兒三三兩兩相約喝咖啡、看作品、玩藝術,好不自在! “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夕陽薄霧配樹掛”,大年初三,松花江上霧氣蒸騰,吉林市韓屯村霧凇島上,一群薩滿表演者聚在一個炭火盆上正在烤鐵扇子的把手,“天冷,不烤,手都拿不住?!钡教幎际菓蜓?、觀冰的人們,十里八村的鄉親、天南海北的游客,大人孩子沉醉其中。各式冰雕,玲瓏壯美。寒冷中,人們的睫毛,胡子,頭發,也都掛上了“霧凇”…… 安全感&新發展 鄉賢參與眾議村事、“知客”唱說美好生活、家風家訓高調傳承……“團聚”與“團結”凝聚主心骨 “祖祠擴建,要從鄉村安定、靈魂歸宿、家風傳承等來全方位考慮?!贝竽瓿跻?,廣東省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專門從廣州趕回過年的陳宇侃侃而談,“獎教獎學,一定要全員參與。鄉村振興,關鍵還在人才?!痹瓉?,足榮村正在召開“外出工作人員交流會”,商議拍板全村新一年振興大事。自打十八大開年起,“外出工作人員交流會”每年都會如期舉辦,村中長者謂之“新年俗”。 這項“新年俗”還真管用!幾年下來,村子里不僅發起成立了“美村行動”小組,還建起首座生態型工廠“茂德公香辣醬”,村民人均收入從當年不足3000元越過7000元。全國性的方言電影節、足榮杯足球賽等品牌活動風生水起、譽滿業界。 這邊,是鄉賢在議事好生活;那邊,是“知客”在“唱說新時代”?!靶履甏蠹壹佑透桑瑪]起袖子改林田。有機養殖要注意,不喂飼料要牢記……”大年初一,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岫云村村口張羅起熱鬧的“壩壩宴”,村民們聽著“知客”王迎德的唱詞,現場不時響起掌聲和叫好聲…… “知客”是四川東北部山區在過年慶賀等重大場合主持全盤事務的“一號嘉賓”。以往,“知客”的唱詞多是當地的神話傳說,或者恭喜發財、添福添壽的吉利話。 “如今大家更喜歡聽跟新時代有關的實質內容?!鼻靶┤眨诖蚝镁珳拭撠毠詰鹱剷?,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作為基層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村里的脫貧攻堅情況。他回想起總書記在會上的囑托,激動不已:“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的精神文明必須要跟上新時代,‘知客’舊的那套唱詞該換換了……” “聽‘知客’唱致富經、唱好政策,小康日子眼看著就‘唱’到了眼前。”岫云村曾經的貧困戶何永財說。蒼溪縣各村鎮的“知客”已達600多名,講解脫貧攻堅、村規民約、致富經驗等各方面知識,將政策、農技等內容變為地方方言,以“七字歌”“三句半”的形式講述給村民們。 灰磚瓦館舍,古樸、精巧的家風家訓館坐落在??谑行阌^石山鎮施茶村委會下轄的美富村中央。展覽館中,從百家姓、中國家訓起源、周文王家訓,到《顏氏家訓》等歷代家訓名篇,再到老一輩革命家名人的家風家訓……大年初四,美富村祭拜神明、祖先的“公期”到了,親戚朋友們齊到家風家訓館里進行了文化祭拜。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聳立在村廣場中央的水塔披著《朱子家訓》,院墻上、村道旁貼著各式各樣的家訓名句、家風故事,在冬日嬌艷的三角梅映襯下,靜謐、祥和,游人到此,無不駐足。美富村,其實是個更大的家風家訓館。各家各戶把祖宗家訓制成牌匾掛在宅院門口?!凹彝ヒ院蜑橘F,人生以善為本”“家庭和睦,遵紀守法,團結鄰里,與人為善”……一塊塊牌匾傳遞著一個個家庭質樸的性格與氣度,傳承著這個村莊600多年的優良民風。 (記者孟海鷹、江南、羅艾樺、黃曉慧、尹曉宇、孫振、李茂穎、張文綜合報道)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