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部小圈子,戰斗堡壘變味 “自家后院”,發展黨員優親厚友。記者在北方某市城鄉接合部一個村采訪時了解到,該村原支書2014年因妨害公務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后被開除黨籍并被判處有期徒刑。 該村多位群眾向記者透露,這位村支書在任10年的時間里,幾乎把黨支部變成了“自家后院”,大多在親戚朋友和“自己人”中發展黨員,儼然成了“黨內個體戶”。 如果一些黨員“不聽話”,其組織關系就被強迫轉出該村。久而久之,該村黨員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是此人的親屬或親信。 該村一位曾擔任過村委會副主任的人說,為使一位親信的兒子順利入黨,這位原村支書曾在村里策劃了一起小小的火情,讓人專門拍下親信之子英勇救火的場景,以此作為“良好表現”,助其順利入黨。還有一個人在外開設賭局,因其父與原村支書關系密切而順利入黨。 “雖然原來的支書被判刑了,但當初他發展的黨員都還在村里,影響還在。有的黨員就沒個黨員的樣子,更別提什么先鋒模范作用了。我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頭!”有村民無奈表示。 西南某省一位農村黨員老葉告訴記者,他們村有10名入黨積極分子,其中一名老師大學畢業比較優秀,但開支部會議發展的是另外一名只有初中文憑、在村子附近當保安的普通年輕人。“他是支書家的侄子。”老葉說,當天晚上,支書召集全村黨員開會,討論選出一名預備黨員,支書明說了就要大家選這個人。 “我就覺得很不公平,選上的人普普通通,有好幾個入黨積極分子都比他優秀。這幾年發展黨員要求很嚴格,但我們書記上任這四五年來不光發展了他侄子,還把他兒子也發展成了黨員。”老葉說,在他家附近村子的黨支部這種現象并不少見,黨支部發展黨員,書記會提前說讓大家選誰,投票只是走走形式。 “武大郎開店”,優秀人才拒之門外。多位受訪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在一些地方,有村支書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在發展黨員時將優秀的人才拒之門外,甚至憑個人好惡發展黨員。 “有的村支書當得時間久了,眼界受限,產生了錯誤的觀念‘你比我行,我就不發展你’,怕對自己形成挑戰。”西部地區一位鄉鎮干部說。 據他介紹,該鎮有一名群眾日常表現很好,一心為鄉親們服務。在近年當地一起洪災中,該群眾曾跳入水中英勇搶險,在村民中威信很高。盡管這位群眾寫了多年入黨申請書,但因為所在村的支書總是提反對意見,一直未能入黨。 農村黨員老葉說,之所以說一些基層黨員素質差,一個原因就是村里優秀的人反而入黨難。在村里面當干部要看家族的,誰家里人多,誰的票就多。基層黨支部每三年換屆一次,書記把家人拉進來做黨員,投票選支委時候自己就得票多了。 部分村干部“黑惡化”操縱控制村兩委。為保障山東農村“兩委”換屆順利進行,山東省打黑辦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地區黑惡霸痞勢力違法犯罪特別是“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犯罪,組織力量對全省8.29萬個行政村和30.37萬名“兩委”成員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有違法犯罪前科的4240名村“兩委”成員逐人建立臺賬,偵辦村干部涉嫌黑惡霸痞犯罪案件57起,打擊處理村干部47名,其中村書記16名,村主任29名。 2017年8月,黑龍江省紀委通報的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滿族鄉曙光村原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于福祥案令人反思。 于福祥把曙光村當作“自留地”和“獨立王國”,大肆貪占公款,腐化墮落、極度奢靡,涉案金額達2億多元。于福祥屬于典型的“村霸”,橫行鄉里、欺壓群眾,2010年7月,糾集社會閑散人員20余人,將哈爾濱市農電局4名工人砍傷。 于福祥被審查期間,對抗組織審查,并恐嚇威脅執紀審查人員。2017年6月,于福祥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一位熟悉情況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于福祥集人財物三權于一身,拉攏自己的親朋好友入黨,打擊持不同意見者,組織生活形同虛設,民主決策也成了“一言堂”。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2017年11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農村地區黑惡霸痞勢力違法犯罪活動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危害基層組織建設。 有的農村黑惡霸痞勢力借助家族、宗派勢力,操縱、控制農村“兩委”換屆選舉,把持基層政權,侵吞集體財產,強占集體資源,為個人、家族牟取非法利益,有的橫行鄉里,欺壓、迫害百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
相關閱讀:
- [ 02-01]福州市推進鄉鎮(街道)黨員教育培訓常態化實施辦法(試行)
- [ 02-01]培養造就高素質基層黨員隊伍 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 [ 01-31]雨雪冰凍中,他們奮力前行——基層黨員干群抗擊冰雪災害紀實
- [ 01-30]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劃撥15670萬元用于春節期間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和老黨員
- [ 01-30]雨雪冰凍中,他們奮力前行——基層黨員干群抗擊冰雪災害紀實
- [ 01-25]晉安區王莊街道福馬社區:為老黨員辦紅色生日會
- [ 01-23]【暖新聞】服務鄰里,八旬老黨員當起免費修理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