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 據保監會網站消息,1月29日,保險資金運用貫徹落實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專題培訓會議在廈門召開。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會議上表示,在看到行業積極變化的同時,必須深刻反思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個別激進公司存在的問題,各保險機構應系統總結、深入剖析、舉一反三,充分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陳文輝指出,當前,保險行業已經呈現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變化。一是保險業發展穩中向好。2017年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全年保費收入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8.2%。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保險產品保障功能進一步提升,萬能險占比同比下降16.9個百分點。二是保險資金配置更加多元,結構更加合理,投資收益穩步增長,投資運作更加穩健審慎。三是保險業增量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存量風險正在穩妥處置。激進經營、激進投資等亂象得到有效管控。四是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保險資金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核電、大飛機等項目,成效較好,得到社會積極評價。五是重塑監管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陳文輝強調,在看到行業積極變化的同時,必須深刻反思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個別激進公司存在的問題,各保險機構應系統總結、深入剖析、舉一反三,充分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具體包括以下十個方面問題:個別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及公司治理失效,實際控制人凌駕于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之上;個別公司資本不實和股東占款,實際控制人挪用占用保險資金,自我注資、循環使用、虛增資本;有的公司激進經營和高風險偏好,把保險公司異化為融資平臺,脫離保險保障功能;有的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理念缺失;有的公司違規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個別公司非理性舉牌和大肆跨境并購;有的公司將保險資金投向層層嵌套產品,放大杠桿,形成資金池,底層資產不清,具體投向模糊;有的公司對財務投資和控股投資認識不清,不顧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為實現控制權不惜成本、不計代價;有的公司守法合規意識淡漠,打“政策擦邊球”,甚至違規投資;有的公司考核激勵機制扭曲。 陳文輝強調,當前保險業進入新時代,既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環境,又面對嚴峻的風險挑戰,在堅定信心的同時,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牢牢把防范風險放在首位。一是黨中央為保險業和保險資金運用指明了方向,要系統深刻理解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要求,回歸本源,服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找準方向,從國家戰略大局出發;穩中求進,把防范風險放在首位;深化改革,著力疏通渠道,降低成本;監管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運行穩中趨好,外部發展環境總體有所改善。三是保險業面臨轉型發展的機遇期,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保險商業化風險管理的職能和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四是要高度關注流動性和重點公司風險、信用風險、地方債務風險、資產負債錯配風險等突出風險,必須一以貫之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陳文輝強調,未來一個時期,保險資金運用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律和原則主要包括: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監管姓監”的基本理念;堅持“保險業姓保”的發展方向。二是要牢牢樹立依法合規意識。國家法律和監管制度是紅線,決不允許出現所謂的“特殊”公司,任何機構挑戰法律的權威和監管的底線,都要付出追悔莫及的代價。 三是要堅持服務保險主業。堅定不移地把服務保險主業作為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目標,保障是根本功能,投資是輔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四是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理念。以《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辦法》和五項監管規則為重要抓手,在理念、組織、技術、監管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全面提升保險行業資產負責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是要把握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方向。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直和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的渠道,同時積極探索保險資金參與支農支小、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戰略,解決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六是要用制度和機制守住風險底線。這才是防范風險的根本所在。七是要堅持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保險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但對于脫離實體經濟、逃避監管的假創新、偽創新,將予以堅決禁止。 八是要培育審慎穩健的投資文化。投資標的應當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股權等非固定收益類產品為輔;股權投資應當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即使進行戰略投資,也應當以參股為主。九是要堅持價值投資的行為準則。必須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多元化投資。十是要加強資金運用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資產負債管理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提升具體投資領域的專業投資能力。 |
相關閱讀:
- [ 01-23]2017年保費收入3.66萬億元 保監會:加大防風險
- [ 01-10]保監會擬試點人身險保單貼現
- [ 12-20]保監會就《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辦法》征求意見
- [ 12-07]保監會134號文引發停售潮:41款年金保險停售
- [ 12-06]保監會今年以來公布36張監管函 監管風暴不斷升級
- [ 11-22]保監會任春生:研究險資參與長租公寓等領域發展
- [ 11-03]保監會擬要求險企增配獨董
- [ 11-01]保監會調研核心數據 摸底人身險公司經營近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