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充足率承壓 在業內人士看來,與此前相比,目前銀行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不良貸款率大幅升高,越來越多的銀行面臨資本金不足的現狀,不少地方銀行希望通過登陸資本市場融資滿足自身資金需求。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城商行IPO,一是為了解決城商行股權結構的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出于補充資本金的需求。“城商行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城市信用社的大雜燴,其歷史遺留問題包括股權結構、留存壞賬及網點人員整合等問題。”董登新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重岳資本合伙人肖鵬說,城商行上市往往要實現股東清理,由于城商行大多從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其股東背景與資質顯得比較復雜。“審核關注的重點,還在于銀行的股權結構、風控問題和資產質量。” 在監管層面上,資本管理是商業銀行監管體系的核心指標之一。2018年伊始,央行、銀監會密集出臺多項監管政策,一個重要方向便是強化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強監管所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不可小覷。 1月5日,銀監會出臺《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提高了單家銀行對單個同業客戶風險暴露的監管要求,明確了更為統一、量化的多項掛鉤資本充足率的具體指標,更加強調資本約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沖擊A股的不少銀行,其資本充足率都逐漸逼近監管紅線。 鄭州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59%、8.61%和 12.08%;威海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7.99%、8.01%、11.13%;江蘇紫金農商行也面臨著不小壓力,截至2017年6月末,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44%、9.44%和13.76%。 一位商業銀行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坦言,中小銀行扎堆上市,主要目的是為了融資,希望提高資本充足率,抵消部分不良資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說,銀行優化資本管理應當“開源節流”,“開源”即豐富資本補充途徑,“節流”即進行資產信用風險的結構性調整和有效管控。“具體來講,一是轉變盈利模式,注重輕資本業務的發展;二是資產端上重視標準化債券產品的盈利貢獻;三是規范公司治理,通過留存盈余轉增資本金、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籌資、發行長期次級債券等內外部方式并舉,多渠道及時補充資本。 對于銀行股扎堆上市的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近日發文稱,金融類公司具備了內源融資的能力,應該把IPO資源更多地向非金融類公司傾斜。 尹中立分析,截至2017年底,在國內上市的銀行股有25家,上市的證券公司有34家,這些金融類公司雖然數量不多,但市值很大,總流通市值已超過10萬億元,占滬深兩市總市值的比重近20%。將大量的資源配置到金融行業,擠占了其他行業的融資需求,加劇了金融業的脫實向虛。 尹中立認為,如果不加控制,進入IPO排隊的銀行數量還會不斷增加。除業務模式有創新的銀行外,其他業務同質的銀行應該從嚴控制IPO,讓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快速進入股票市場。 |
相關閱讀:
- [ 01-29]“退群”后又考慮重返TPP,特朗普受了什么“刺激”
- [ 01-26]目光共同投向“冬日里的陽光”
- [ 01-25]八部門發文:金融服務海洋經濟發展
- [ 01-25]劉鶴談中國金融風險:爭取三年左右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
- [ 01-24]福建發展擎起金融新支柱
- [ 01-23]審批監管金融信貸被“點名” 中紀委為何緊盯這些領域?
- [ 01-22]中國邁進 “輕現金社會” 需破解金融信息安全難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