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一年開了3400多張罰單——銀行業監管史上的別樣2017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3452張罰單,1877家機構、1547名責任人員被罰,罰沒金額近30億元!在銀行業監管史上,從來沒有這么多銀行機構在一年內吃了這么多罰單。與2016年相比,處罰機構數量增長近3倍,罰沒金額超過10倍! 這讓中國銀監會著實過了一個忙碌而充實的別樣2017。又到了各金融部門年度工作會的時間窗口,對銀行業監管來說,過去的一年有哪些別樣之處,接下來又要干點啥? “史上最大罰單” 2017年12月,廣發銀行收到自銀監會成立以來的“史上最大罰單”:7.22億元!其中,沒收違法所得17553.79萬元,并處以3倍罰款52661.37萬元。一時業內震動。 其實不用太過驚訝。當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被列為三大攻堅戰首位。毫無疑問,占我國金融業資產總量80%以上的銀行業,是打好這場攻堅戰的主戰場。 以前,三五十萬元的罰款對“家大業大”的銀行來說無所謂,一些機構心存僥幸鋌而走險。而這一次,監管不再手軟,啟用了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1至5倍罰款的監管條款,這種頂格處罰在以前的銀行業監管實踐中極少被使用。 上億元的罰款對年利潤上百億元的銀行來說,雖然不至于破產,但也足夠讓其“肉疼”長記性。 最密集的監管令 這場監管風暴始于2017年一季度。2017年3月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剛剛履新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首次亮相就對外釋放出強監管的信號。 不久后,銀監會的監管令一道緊接著一道,全年出臺各種文件數十件,業內直呼“文件多的學習不過來”。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對“違法、違規、違章”、“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等亂象的專項治理,以及十大亂象的整治,業內俗稱“三三四十”。 在這場大檢查中,監管部門發現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這項艱苦的工作為進一步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舉措打好了基礎。 |
相關閱讀:
- [ 12-13]銀監會: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
- [ 11-10]福建銀行業為臺胞辦理小額信用卡逾3000張 授信近2億元
- [ 11-10]多種跡象表明,中國銀行業增長更強勁
- [ 09-14]5年消失30%崗位 花旗前高管警告銀行業就業危機
- [ 09-14]5年消失30%崗位 花旗前高管警告銀行業就業危機
- [ 08-07]去年福建銀行業凈利潤574.15億元 盈利水平回升
- [ 07-29]來榕體驗銀行業金融機構 臺灣學子驚嘆移動支付無所不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