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
2018-01-19 09:54:46??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習近平同志1985年到福建工作,先后在特區廈門、山區寧德、省會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17年半。在閩工作期間,他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致力謀劃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學發展規律,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重大舉措,為福建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福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在“三農”領域,他提出“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扶貧開發精神,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扶貧搬遷“造福工程”;組織推動山海協作、閩寧對口幫扶,促進沿海與山區、東部與西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全國率先謀劃生態省建設,倡導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他到中央工作后,始終關心支持福建,2014年11月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圍繞建設特色現代農業,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福建“三農”發展描繪新的藍圖、提出新的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對“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思想,對我們當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關于“三農”工作的戰略思想。習近平同志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反復強調“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他指出“農業興、百業興;農業衰、百業衰;農業萎縮、全局動搖”(1996年8月20日在全省農辦(農委)主任會議上的講話),“經濟越發展就越要穩定農業、加強農業”(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他十分重視城鄉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出“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必須重視農村城鎮化的同步推進,尤其要重視探索多渠道就業門路,合理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把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途徑”(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在著力抓好‘五通’‘五改’和綠化的基礎上,要注意通過多種形式培育農民講衛生、學科學、樹新風的文明習慣”(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農村小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將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通盤謀劃、同步推進,強調“如果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不能增收入、集體不能增實力,這種經濟增長就是無效益的和虛假的”(1998年8月18日在全省農村“雙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些年,福建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松勁,“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茶葉、食用菌、水產品等特色產業產值居全國前列,“清新福建·綠色農業”成為福建亮麗的“名片”,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 二、關于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針對福建人多地少、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的特點,習近平同志提出福建要發展特色農業、大農業,搞好農業多種功能開發。他指出“大農業是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立體農業。它區別于傳統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經營的、單一的、平面的小農業。”(1992年《擺脫貧困》),“要根據市場需要,緊緊依靠科技,調整種養業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產品和綠色食品,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2001年2月7日福建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他指出,“我們發展現代農業,不能沿用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要積極探索一條適合國情、省情、縣情,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花錢省、多辦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同時強調要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發展現代農業僅靠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形成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要“兩手抓”,“必須懂得市場,特別是要懂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產品市場。各級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不能只抓生產、不抓市場”(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他始終關注并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2001年2月在新華社刊發省外餐桌污染的報道上批示,“餐桌污染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關系我省農產品能否擴大國內外市場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大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隨即在全國率先打響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槍,在全省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并在2002年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節目上,對福建和全國觀眾承諾,“用三年時間在全省23座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五年在全省范圍基本實現治理‘餐桌污染’的目標。”這些都為福建建設特色現代農業指明了方向。這些年,福建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特色現代農業,推進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打造7個全產業鏈總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十大特色農產品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87%以上,十多年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形勢不斷趨好,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
相關閱讀:
- [ 01-18]習近平日內瓦演講一周年:世界為何青睞"人類命運共同體"
- [ 01-17]習近平指出要以這兩種心態擔起歷史使命
- [ 01-17]一篇產生深刻國際影響的演講
- [ 01-17]習近平總書記“1·5”重要講話系列網評:順應民心不容易
- [ 01-17]習近平總書記“1·5”重要講話系列網評:把潔身自好作為第一關
- [ 01-17]習近平總書記“1·5”重要講話系列網評:以史為鑒不能忘
- [ 01-17]福州市委常委會專題學習研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