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紛紛加大招才力度,個別省份陷入“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 拼搶人才 靠啥勝出 核心閱讀 上門去招人、租房有補貼、落戶開綠燈、創業有支持,隨著新年和求職旺季的到來,各個城市紛紛推出誘惑力十足的招才計劃,“搶才大戰”漸入白熱化。近日,記者赴多地調研發現,很多城市能夠在招才的同時,做好人才規劃和配套工作,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軟環境,但仍有個別省份因規劃難以落實、工作力度不夠,陷入了“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境地。 招才 點贊:設招才局、做專項計劃,多地搶才構筑金字塔 反思:體制不活、批手續拖半年,個別地區引才不力 “2017年前三個季度,留漢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20.5萬人,是去年的兩倍;落戶人數13萬人,較2016年增長了6倍!”拿到統計數據,湖北武漢市招才局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長舒了一口氣,去年18萬大學生留漢的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大學生留漢是武漢人才戰略的一部分。2017年4月,武漢成立招才局,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行”,與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將招才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創造性地提出“大學+”發展模式,強勢加入全國各大城市的“搶才大戰”。“我們把全市的人才項目、人才資金、人才政策都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個真正的人才之家。”武漢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長王鳳介紹。 在武漢構筑的人才“金字塔”中,百萬大學生是“塔基”部分,同屬“塔基”的還有分布在各個行業的工匠。三項資智聚漢工程則強化“塔身”,力爭每年引進2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舉辦各個高校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會。為做高做精“塔尖”,武漢推出“城市合伙人”計劃,力爭每年至少引進兩名諾貝爾獎得主、20名外籍外地院士和一批商界領袖。 福建廈門市也推出重磅納賢計劃。近年來,先后實施“雙百計劃”“海納百川”人才政策體系等政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各產業急需緊缺人才超過6000人。“人才‘金字塔’的頂端領軍型人才有了,我們更加重視底部支撐人才。”廈門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盧壽榮介紹。2017年下半年以來,廈門市組織、人社等部門分別組織生物醫藥、軟件信息、集成電路等企業前往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城市“招賢納士”,累計達成就業意向近2000人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日前,記者從西北某省一次會議上獲悉,當地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5.7人,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十年流出的高級職稱人才超千人,而引進卻不足百人。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體制機制不活和流動不暢阻礙了人才的引進,有的主管部門下個計劃、批個手續一拖就是半年,用人單位選好的人因為“拖不起”“等不及”“耗不住”而沒有引進來。 |
相關閱讀:
- [ 01-04]圖片故事:90后媽媽廣州尋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