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史競男)電影票房突破500億元,銀幕總數超過5萬塊……回眸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在電影產業化發展進程中,創作者還面臨很多制約和瓶頸。如何提升中國電影制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中國電影的影響力,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在日前由國家電影智庫、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電影企業家論壇上,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中國電影產業的整體上升趨勢不會改變,電影制片企業要破除以往的弊端,打造全產業鏈條,面向未來走上新的發展之路。 找準痛點:管理制度僵化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指出,近年來,國有電影制片企業面臨著一些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國有電影制片企業改革不徹底,負擔沉重;二是在產業鏈結構上依然停留在制作端,與當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協調、不適應。 他以上世紀80年代西部電影崛起為例,認為西影當年之所以蓬勃發展,得益于當時國家在電影體制方面,尤其是用人機制方面的巨大改革力度。“實行靈活機制,將創作機會給年輕人、給外部的人,拍攝出一大批精品。”張宏建議,國有電影制片企業要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現代企業制度,避免企業行政化。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說,國有電影制片企業的困難不在資金,而在于行政色彩濃、決策效率低,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僵化,人才提拔困難。目前,借鑒民營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逐漸探索,對于打破僵化的人事制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西安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孟紅建議,要破除以往的弊端,創造更好的平臺和體制機制環境。“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突破,在電影、傳媒、文旅、資本等各方面進行明確的戰略布局,而不是紙上談兵。” 改善現狀:發揮規模優勢,堅持“內容為王” 據了解,目前一些國有制片企業如中影股份,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構建,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 針對制片企業如何更好發展,喇培康認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加強合作,如項目合作、股權合作等,實現互利共贏;政府應完善資助機制,重點資助處女作影片、有創新性的新作、藝術品位高的電影,以及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影片;此外,應加大版權保護力度,嚴懲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 |
相關閱讀:
- [ 12-13]《海上牧云記》褒貶不一 制片人回應觀眾“吐槽”
- [ 12-06]2017福建省導演、制片人培訓班在廈門集美開幕
- [ 11-21]譯制片的春天還能喚回嗎
- [ 11-10]越來越被冷落 譯制片中文配音版真會消失嗎?
- [ 10-30]劉鴻彥新任制片人執導《舌尖3》 預計明年春節亮相
- [ 10-25]《維和步兵營》制片人鄧昌明:讓愛國主義扎根于心
- [ 10-25]《維和步兵營》制片人鄧昌明:讓愛國主義扎根于心
- [ 10-12]《那年花開月正圓》收官 導演制片人揭秘幕后故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