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2月12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透露,當地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一個湮沒千年的周代封國由此重見天日。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劉家洼墓地位于陜西澄城縣境內。因被盜擾,考古人員對該墓地進行了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發現墓葬56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 引人矚目的是,其中發現了2座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南北向、東西并排分布。 專家表示,兩座大墓規模宏大,頗有王者之勢。就墓室大小而言,比同時期同類形制的曲沃晉侯墓、韓城梁帶村芮公墓大得多,僅次于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也比在洛陽發現被認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亞”字型大墓墓室大。據此推斷,劉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也當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其余墓葬為南北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主人身份相當于卿大夫或士一級貴族。 考古人員已完成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4座遭到過盜擾。出土銅、金、鐵、石、玉、陶、料珠、漆木等材質文物300余件組。青銅器占多數,包括青銅禮器、車馬器、兵器三大類。文化風格以周文化為主,也包含少量秦文化因素器物。 此外,出土的1件玉琮形制罕見,制作精、紋飾美,堪稱玉器中的精品。還出土了1件五孔陶塤,實屬罕見。金器共7件,包括出自大墓盜洞的1件虎形牌飾與2件牛首銜環飾。出土的螺旋形金耳環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發現對探討春秋時期關中與北方之間文化交流、族群互動、交融,提供了新的證據。發現的銅柄鐵劍是繼三門峽虢國墓地、曲沃晉侯墓地、梁帶村芮國墓地之后中原地區又一年代最早的鐵器,對探討中國冶鐵的起源提供了新資料。 目前,該墓地已追繳的被盜文物達402件組,包括一級文物12件。其中的龍紋大壺,通高60余厘米,是目前陜西地區同時期體量最大者。一套10件的石罄,其中9件形似動物,形制特殊,豐富了石罄形制資料。 墓地的年代根據隨葬銅器與填土陶片特征,結合文獻資料分析,為春秋早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際。墓葬形制、葬式、葬俗特點、隨葬品文化特征與器用組合現象乃至墓地布局,與同時期典型周系墓葬與墓地相類。 專家表示,初步認定這里是春秋時期某一周系貴族的封國或采邑。該墓地的發現,是關中東部乃至陜西、全國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也為認識一個不見于文獻記載的封國或采邑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機遇。(完) |
相關閱讀:
- [ 12-11]埃及發現兩座3500年前墓葬 出土木乃伊等文物
- [ 12-04]寧夏發現西周諸侯級別大墓
- [ 12-04]咸陽破獲盜掘西漢古墓葬大案 追回200余件文物
- [ 12-02]寧夏彭陽縣發現商周遺址 專家推斷墓葬系諸侯級別
- [ 11-18]一夜暴富迷夢,一朝伸手被捉 ——公安部指揮陜西鳳翔公安機關破獲秦雍城遺址系列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
- [ 09-23]內蒙古準格爾福路塔墓葬為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墓葬
- [ 09-14]湖南偵破部督盜掘古墓葬案 嫌疑人迷戀盜墓類小說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