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在今日舉行的2017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一年來,證監會繼續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進一步優化股票發行審核流程,不斷提高審核效率。今年前11個月,共核準企業首次公開發行386家,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審核周期大幅縮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緩解。 姜洋介紹,一年來,證監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牢記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發展方向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監管使命,不斷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促進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一是立足增量優化,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繼續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進一步優化股票發行審核流程,不斷提高審核效率。今年前11個月,共核準企業首次公開發行386家,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審核周期大幅縮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緩解。同時,理順發行、定價、配售等環節運行機制。完善股票發審委制度,堅持選聘、運行、監察相分離,提高透明度。嚴把審核質量關,推動更多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防止“病從口入”。五年來,上市公司家數由2400多家增加至3400多家,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生力軍,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大幅攀升,形成了較為顯著的聚集效應,更多的優質企業享受到了資本市場的便利。 二是注重存量重組,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通過持續簡政放權,目前90%以上的并購交易已由上市公司自主實施,以更好支持產業整合與經濟轉型升級。今年前10個月,全市場實施并購重組超過2000家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顯。一年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530余家次。同時,強化監管和稽查執法,嚴格遏制“忽悠式”、跟風式及盲目跨界重組。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重組上市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并購重組的質量大幅提升,“炒殼”現象明顯降溫,市場估值體系回歸理性。與此同時,欣泰電氣、新都酒店平穩退市,市場優勝劣汰功能不斷顯現。 三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經濟發展“三大變革”。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實施差異化信息披露監管安排,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做優做強,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截至目前,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超過11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605家上市公司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95家,占比達82%。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方面,對貧困地區企業IPO、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等實施“綠色通道”政策。服務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堅定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A股成功納入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首批220多家上市公司納入指數。強化監管約束,督促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力度,優化投資者回報機制。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1.8%和20.1%。 姜洋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落實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持續推進股票發行制度和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拓展多層次、多元化、互補型融資渠道,健全完善與實體經濟多元化投融資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始終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推進資本市場實現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展現新時代資本市場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姜洋強調,上市公司要強化依法合規、誠信經營意識,嚴格落實上市公司監管和信息披露的各項要求,自覺遠離頻繁融資、編項目炒概念、盲目虛假重組、違規無序減持等市場亂象。要秉持股東利益至上的理念,持續優化投資者回報機制,逐步培育健康理性的股權投資文化,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
相關閱讀:
- [ 11-02]IPO審核尺度收緊 6家企業上會 僅2家獲通過
- [ 10-30]IPO發審通過率下降 募投合理性成關鍵點
- [ 10-25]IPO審核嚴防“病從口入” 進一步提升發行審核質量
- [ 10-21]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IPO批文 籌資不超過40億元
- [ 10-10]前三季度擬IPO公司上會被否率13.09% 同比明顯上升
- [ 09-27]今年10企業上市廈門迎IPO井噴 目前上市公司達47家
- [ 09-02]證監會:上半年13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 [ 08-24]8月份IPO審核速度放緩 環比大幅下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