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比對12年間兩次調查告訴你—— 中國城市孩子生活方式健康嗎 【數說】 少年兒童時期是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生活方式研究”課題組先后于2004年和2016年兩次對少年兒童的生活方式進行問卷調查,2004年調查中小學36所,有效學生樣本量2498人,男女大體各半;2016年調查中小學48所,有效樣本量4196個,男女大體各半,城鄉各半。 課題組通過比對2004年和2016年城市少年兒童調查的結果,揭示少年兒童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生活方式、促進少年兒童健康的對策建議。本文為報告的節選。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少年兒童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改變。我們通過對比2004年和2016年城市少年兒童生活方式調查的數據,嘗試分析當代少年兒童生活方式變化的趨勢,以及對健康的影響。 1.飲食與營養趨向健康 與2004年相比,上學日,城市少年兒童在家吃飯減少,在學校吃飯增多。數據顯示,一日三餐在家吃飯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在家吃早餐、午餐、晚餐分別減少了14.3個百分點、7.4個百分點和6.8個百分點。少年兒童一日三餐在學校吃增多,在學校吃早餐、午餐、晚飯分別增加了3.9個百分點、6.9個百分點和7.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路邊攤吃早餐的比例增加了4.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在休息日,少年兒童在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分別增加0.5個百分點、8.5個百分點和8.3個百分點。休息日在餐館吃飯則有所減少。 與2004年相比,經常吃零食的城市少年兒童比例下降。數據顯示,經常吃零食的城市少年兒童由56.1%減少至48.5%。 但是,與2004年相比,城市少年兒童不吃早餐的現象明顯增多。數據顯示,“每天吃早餐”的城市少年兒童由77.0%降至64.4%,減少12.6個百分點;而“多數時間吃”“很少吃”“從來不吃”早餐的城市少年兒童分別增加6.5、5.3和1個百分點。 2.睡眠質量整體下降 總體來看,城市少年兒童的睡眠質量整體呈現下降態勢。 與2004年相比,2016年城市少年兒童睡眠時間減少,小學生尤為突出。數據顯示,城市小學生學習日睡足10小時的,2016年(21.7%)比2004年(33.4%)少11.7個百分點;雙休日睡足10小時的,2016年(54.9%)比2004年(68.7%)少13.8個百分點。城市初中生學習日睡足9小時的,2016年(23.1%)與2004年(22.9%)大體持平,雙休日能睡足9小時的,2016年(64.5%)比2004年(80.7%)減少16.2個百分點。 分析這種下降的原因,在2016年和2004年的調查中,城市少年兒童睡眠不充足的前五位原因都是“作業多”“寫作業慢”“沒什么原因就是睡不著”“學校要求到校時間早”和“夜里做夢特別多”。總體看來,當代城市少年兒童大多數選項的選擇率有所增加,表明影響少年兒童睡眠的因素更加多樣化。 相比2004年,2016年城市少年兒童因為上網導致睡眠不足的比例由2.8%增至13.6%,因為玩電子游戲導致睡眠不足的比例由4.1%增至10.7%,分別增加了約5倍和3倍。 3.衛生觀念出現淡化 通過比對分析發現,同意“好的衛生習慣有助于抵抗疾病”“個人不良衛生習慣會影響全社會的健康”“人的健康應當包括心理健康”的比例,2016年(93.3%、76.8%、86.1%)分別比2004年(97.3%、79.8%、89.3%)減少4.0、3.0和3.2個百分點;不同意“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健康的標準就是沒病”“衛生習慣不好不代表不文明”的比例,2016年(77.6%、53.4%、53.4%)分別比2004年(92.1%、55.7%、66.4%)減少14.5、2.3和13.0個百分點。而2016的調查顯示,城鄉差別較小,可見,當代少年兒童衛生觀念淡化是整體特點,呈現較明顯的代際特征。 城市少年兒童的衛生習慣退步:除了不吃剩菜剩飯,2016年的調查結果(75.3%)比2004年(73.9%)高1.4個百分點之外,其余選項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與他人吃飯時使用公筷、為居室開窗通風和隨身攜帶紙巾或手絹,2016年(43.0%、82.1%、64.6%)比2004年(62.2%、91.7%、72.3%)分別降低了19.2、9.6和7.7個百分點。 4.運動參與增多,條件有所改善 近年來,少年兒童的運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總體來看,少年兒童的運動參與有所增多,限制運動參與的時間、場地等因素有明顯改善。 與2004年相比,城市中小學校體育課時數明顯增加。在城市少年兒童中,每周有3節及以上體育課的比例由2004年的46.2%增至2016年的63.7%,上升了17.5個百分點。 與2004年相比,城市少年兒童課余運動時間大幅增長。2004年城市少年兒童平時運動1小時以上的比例為8.7%,周末為29.0%,2016年平時運動1小時以上的比例為35.7%,周末為53.1%,分別較2004年上升了27個、24.1個百分點。 從主觀感受來看,城市少年兒童感到運動量不足的比例由2004年的50.8%下降至2016年的48.7%,減少2.1個百分點。導致運動量不足的原因也發生了變化。“沒有時間運動”的比例由70.0%降至53.7%,下降16.3個百分點,降幅最大;“沒有合適場所”的比例由38.7%降至26.0%,下降12.7個百分點;“父母不讓運動”的比例,由6.4%降至3.8%,下降2.6個百分點。這說明時代發展到今天,時間因素、場地因素雖然仍限制著少年兒童的運動參與,但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
相關閱讀:
- [ 12-08]正確喝紅茶有利睡眠 盤點那些被"埋沒"的助眠食物
- [ 11-20]“睡眠機器人”發布 人工智能開啟科技助眠新模式
- [ 11-15]電子屏幕影響睡眠 少兒表現更明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