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掌墨師”覃遵柱帶著“墨斗”劃線施工。
今年70歲的覃遵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珠山鎮巖堡村人,是一位有著55年土家吊腳樓修建經歷的“掌墨師”。“掌墨師”是掌控墨線的師傅,是傳統土家吊腳樓修建時全程主持建設的“總工程師”。覃遵柱數十年來帶著木匠師傅們東奔西走,目前已為鄉親們建造了200多棟木質吊腳樓。
不用一釘一鉚的土家吊腳樓,是用穿斗方法建成的干欄式建筑。三五名木匠在“掌墨師”的指揮下,從伐木到立屋、裝修,歷時三兩個月便能交付使用。靠師徒相授的吊腳樓修建技藝從來不需要設計圖紙,所有的圖案都裝在“掌墨師”的腦中,需要時“調”出來使用。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于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發(宋文 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掌墨師”覃遵柱帶著“墨斗”劃線施工。新華社發(宋文 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一名木匠在挑選柱子,用木枋將柱子相連形成吊腳樓的木扇。新華社發(宋文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一名木匠在雕刻吊腳樓的柱子。新華社發(宋文 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掌墨師”覃遵柱用一根有12個棱的木棒記錄吊腳樓不同位置的柱子、木枋的大小。新華社發(宋文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掌墨師”覃遵柱用長滿老繭的手在測量木枋。新華社發(宋文 攝)

12月2日,在湖北省宣恩縣珠山鎮上湖塘社區一吊腳樓修建現場,一名木匠在在木枋上打孔。新華社發(宋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