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 作為全球首例且唯一一名被(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蒂莫西·雷·布朗也被稱為“柏林病人”。2006年和2007年,布朗的主治醫生兩次使用一名具有CCR5突變基因的捐贈者骨髓,不僅治好了布朗的白血病,其HIV檢測一直呈陰性,從而成就了艾滋病治療史上的一段傳奇。 受此啟發,2014年,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免疫學家卡爾·朱恩領導團隊,首次使用鋅指核酸酶(ZFN)瞄準并破壞了12名HIV攜帶者免疫細胞中的一種基因,增強了他們抵抗病毒的能力。 2016年3月,美國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華人科學家胡文輝設計出一種專門的基因編輯系統,可安全有效地從培養的人類細胞DNA中消除HIV-1。胡文輝指出,目前,基因編輯療法尚不能100%清除動物體內的HIV,但能夠顯著降低潛伏病毒量,因此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組合使用不失為一種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療策略。 此外,科學家還在嘗試干細胞療法,將改造后的干細胞重新注入病人體內,人體可以迅速建立一個能抵御HIV的全新的血液和免疫系統。2015年上半年,桑加莫公司已與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及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合作,開展干細胞基因療法的研究。一項名為SB-728-HSPC的療法已經完成Ⅰ期臨床試驗,2020年將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T細胞療法 患者感染HIV3個月后,體內98%的HIV為了逃避殺傷性T細胞的追殺,會發生針對性的變異。有鑒于此,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西利齊安諾團隊訓練身體內的殺傷性T細胞識別并攻擊病毒。2016年1月,他們在《自然》發表文章稱,只要HIV含有2%未突變的保守表位,經過改造后的殺傷性T細胞就可以識別并清除,為艾滋病治療又增加了一種值得期待的細胞療法。 今年10月份,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蕾切爾·利伯曼團隊改進了一種合成蛋白嵌合抗原受體(CAR,當把其導入到T細胞時,會增強其功效),提高了其對抗HIV的效能。 此外,科學家還嘗試將廣譜中和抗體“捆綁”在殺傷性T細胞上,攻擊病毒。(記者 劉霞) |
相關閱讀:
- [ 12-01]這九類人,應及時去做HIV檢測
- [ 11-30]“艾滋孤兒”成長記
- [ 05-28]臺灣社交軟件瘋傳同性婚姻合法將致艾滋感染者入臺
- [ 12-14]關注艾滋 你我同行
- [ 12-03]群策群力預防艾滋 漳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走上街頭開展宣傳
- [ 11-21]媽媽攜帶艾滋病病毒 寶寶接種疫苗有講究
- [ 07-21]騙子精準詐騙盯上艾滋病患 以發補助為名行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