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調研鄉村振興之路: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2017-11-29 12:10:5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房小奇 我來說兩句 |
江蘇大豐荷蘭花海的盆栽花卉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經濟日報記者 徐 涵攝 引領現代農業綠色發展 經營規模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有助于引領適度規模經營,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內步鄉趙上京村,一棵上百年的桑樹矗立在千草長壽園中。趙上京村黨支部書記趙現濤是村里的種植大戶,2014年以來,他流轉了2000多畝地。調整種植結構,種什么?趙現濤說,村里有種植桑樹的傳統,他決定引進種植國內最新品種——中科1號矮化桑樹,并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中藥材、長壽茶以及富硒小麥、小米等農產品,建成了冀南最大的長壽茶生產加工基地千草長壽園。 “農業經營規模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核心就是要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形成有利于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創新與運用的體制機制。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進一步增強了農業農村的內在活力和動力。”柏鄉縣委書記張萬雙說。 柏鄉縣已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呈風起云涌之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流轉土地,通過發展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訂單生產等生產經營模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初步構建起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四川崇州市也已初步構建起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據介紹,2016年,崇州市開展稻田綜合種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達38家,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1.2萬畝;稻田綜合種養水產品實現增收1529萬元;又提高水稻附加值50%以上,實現稻谷增收1000余萬元。今年,稻田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2萬多畝。當地注冊了商標“稻蝦藕遇”,將其作為區域公用品牌,所有綜合種養的合作社都可共享,還搭建了專屬電商平臺。崇州還整合四川省、成都市和本級財政資金,給予稻田綜合種養田間工程和種苗購買補貼。同時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暢通金融資金注入稻田綜合種養發展通道。2014年至2016年,全市稻田綜合種養投入6858.7萬元,財政投入669萬元,其余都是撬動的金融投入和經營主體投入資金。 江蘇大豐區近年來鼓勵土地向種田大戶、農業園區流轉,通過土地流轉,形成了規模效應,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投入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蠶豆是江浙一帶很受歡迎的菜品,由于季節因素,每年春節前后供不應求。新豐鎮太興村艾倫特農莊自主研發了“春化蠶豆”技術,在葡萄藤下套種蠶豆,填補蠶豆上市空檔期,為農莊帶來豐厚的收益。艾倫特農莊負責人邵林以前是一家農藥企業的銷售經理,與農業打了多年交道后重新回到農村創業。邵林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對綠色品牌的認識更為深刻,也特別注重農產品的創牌。為了確保產品質量,農莊建立了自己的質量檢測系統,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新技術運用,確實讓我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農莊生產的草莓、甜瓜、葡萄等農產品因口感好、味道純正而受到市場歡迎,在當地的家樂福等連鎖商超里都很暢銷。”邵林說。(經濟日報采訪組成員:徐涵 顧 陽 喬金亮 劉 慧 執筆:劉 慧)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