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是日本東條英機內閣頒布強擄中國勞工政策75周年,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并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為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受害者帶來的災難進行謝罪和賠償。同日,日本各界有識之士在東京舉行集會,呼吁在二戰中強征中國勞工的相關企業和日本政府全面解決此問題。 1942年11月27日,日本東條英機內閣頒布了所謂的《關于輸入華人勞動者到日本國內的決議》,以解決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矛盾,以支撐太平洋戰爭。正是因為這一決定,日本軍隊瘋狂擄掠中國青壯年到日本做奴工,他們在礦山、碼頭、建筑工地從事奴隸勞動,受到非人待遇。 據日本外務省不完全統計,被擄至日本的中國勞工共169批,人數達38939人,死亡6830人,在中國境內強擄運輸途中死亡、被折磨死亡、因暴動沖突死亡的人數是2823人,兩者相加的死亡率高達23.12%。 近年來,為了為受害者討回公道,中國民間發起對日索賠,要求日本政府謝罪賠償。 11月27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并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就當年制訂強擄中國勞工的“政策”進行反思,為此“政策”給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受害者帶來的災難進行謝罪和賠償。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北京來找我的二戰受害勞工比較多。記得一次有9位勞工和家屬找我,因為人多只好在院里席地而坐,午飯時他們就從帆布包里拿出自帶的大餅充饑。當年我見到的受害勞工,如今絕大多數人已離開了人世,我感到很慚愧。他們沒有聽到日本政府的‘謝罪’聲音,也沒獲得日本政府的賠償。”回顧九十年代開展民間對日索賠運動時,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深有感觸。 童增說,現在仍有很多人在堅持為他們的權益而繼續努力,雖然離日本政府制訂強擄勞工政策已經過去75年了,但我們不能忘記日本強擄勞工罪行的源頭。 通過中國受害勞工及遺屬和各方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在2016年公開謝罪,該公司承認中國勞工人權被侵害的歷史事實,向受害勞工及遺屬表示“真誠的謝罪”。除了向每位受害勞工或遺屬支付10萬元人民幣外,三菱公司承諾出資為受害者修建紀念碑,讓日本后人銘記被強制擄日中國勞工的歷史。 但絕大部分日本加害企業并未就此事件表示認罪態度,而作為制定相關政策的日本政府更是一味持回避態度。 同樣在27日,包括日本國會議員在內的日本各界有識之士在日本參議院第一議員會館舉行集會,呼吁在二戰中強征中國勞工的相關企業和日本政府全面解決此問題。 當天到場的國會議員紛紛表示,加害企業以及日本政府都要以史為鑒,正視歷史,反省曾犯下的罪行,向受害者作出真誠的謝罪以及應有的賠償,切實推動日中關系一步步走向正常軌道。 受害勞工幸存者閆玉成今年已接近90歲高齡,當天他也來到現場,再次講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老人一邊回憶,一邊難過地流淚。他說,去年三菱綜合材料公司高管向受害勞工代表道歉,簽署和解協議,這是比較明智的,但再多的賠償都彌補不了罪惡。企業的責任是次要的,主要責任在于日本政府。希望相關責任方正視歷史,全面解決問題。 根據被擄中國勞工代理人朱春立介紹,起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勞工對日索賠訴訟,在日本全國各地展開,從北海道到九州,在中國勞工遭到奴役的地方,他們將加害者告上法庭,用了10年時間,將二戰中國勞工的歷史完整地揭示給世人,將加害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童增表示,任何企圖掩蓋與否認歷史真相的行為,都必將遭到歷史車輪無情的碾壓。 |
相關閱讀:
- [ 11-21]津巴布韋前副總統呼吁總統穆加貝辭職
- [ 11-21]聯合國秘書長呼吁制止非洲移民被販賣為奴的罪行
- [ 11-16]非盟呼吁津巴布韋各方和平解決政治危機
- [ 11-13]古特雷斯呼吁各國采取更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 [ 11-10]歐盟及阿拉伯地區呼吁加強合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