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叫他“土專家”,依靠自制的工具,為成千上萬長安汽車用戶排憂解難;也有人叫他“老中醫”,將“望、聞、聽、切”的獨門絕技推廣到全國汽車行業,名傳四方;還有人稱贊他為“活雷鋒”,從他的身上,你能看到雷鋒精神的存在和雷鋒般的人格魅力。全國勞動模范、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江北發動機工廠發動機維修工張永忠。他用30多年的堅實步伐,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從木工到中國汽車行業發動機維修專家的蛻變。 1983年,張永忠從部隊退役后來到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被分配到當時的31車間從事木工工作。在這個全新的領域里,他從一個個螺釘干起、從基本的零件名稱學起,裝配、磨合、調試,不分工種,什么都干,為長安汽車第一臺“江陵”發動機的點火成功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中國網楊楠攝影 時光如梭,30多年來,張永忠始終“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經他手調修好的發動機已經數不清有多少臺。在這期間,他先后被評選為工廠十佳能手、公司一級技能師、重慶市勞動模范、中國兵裝集團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 中國網 楊楠 攝影 榮譽的背后,像“老黃牛”一樣奮力行走了20多年的張永忠積勞成疾,雙腿股骨頭壞死。他忍著劇痛堅持上班,直到醫院發出通牒,再不手術就癱瘓了!術后不到1個月,張永忠再次返回工作崗位。盡管拄著雙拐行動不便,他依然保持著昂揚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干勁,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他。他的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哪里有發動機的“疑難雜癥”,他就在第一時間趕到哪里,挽袖上陣直至故障排除。中國網楊楠攝影 張永忠是汽車發動機維修的‘老中醫’。他耳朵很靈,總是能從撞擊聲音中察覺質量問題。有一次,他在巡查時聽到,工人在撞擊打力過程中的撞擊聲音似乎和標準力度下發出的聲音有些出入。他趕緊查看儀器的顯示,果然發現了連桿螺母力矩小的質量問題。中國網楊楠攝影 如今,張永忠自創的“望、聞、聽、切”診斷方法,已經成為發動機維修寶典。這一方法被命名為“重慶市職工經典操作法”,為長安汽車品牌質量提升、中國汽車動力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網楊楠攝影 張永忠的工作室內有不少他創新改造發明的工具及零件。他不僅是技術能手,還是創新的排頭兵。在江北發動機工廠,大家都知道張永忠攻克G系列氣門調整螺釘的故事:在一次技術交流中,張永忠發現G系列氣門間隙調整合格率低,調整螺釘和搖臂報廢率高,且費時費力,嚴重影響生產速度。為提高生產效率,他首先找到日本廠商詢問,是否可以提供調整氣門間隙的專用工具,但對方提出需要將相關部件資料運回日本本土進行開發,且不保證完全解決問題,價格也相當昂貴。這讓張永忠非常憤慨?!安磺髣e人,我自己來!”有些“賭氣”的張永忠日夜鏖戰,自己動手設計、畫圖紙,試驗,再修改,再推翻重來……通過反復的實踐和摸索,一個又快又能保證質量的專用工具、工裝終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其裝配合格率達100%,報廢率為零,不但突破了生產瓶頸,還獲得了國家專利。中國網楊楠攝影 “既做事,更做人”是張永忠一直在心中默守的準則。因為工作職責的關系,發動機維修經常面對用戶的抱怨甚至辱罵。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耐心解釋,以事實讓用戶“抱怨而來滿意而歸”。中國網楊楠攝影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2年至今,張永忠從事售后服務解決用戶抱怨問題50余起;解決發動機疑難雜癥400余起,解決發動機質量問題300余起;同時,張永忠還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類技術攻關:其組織參與技術攻關70余起,創造經濟價值5000余萬元,通過攻關的技術創新,其個人獲得3個國家專利;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員工合理化建議活動,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為公司節約3000多萬元。中國網楊楠攝影 在一臺發動機前,一群工人簇擁著一位師傅,仔細聆聽他講解發動機裝調知識,他就是張永忠。他說,“技術這個東西保留是沒有用的,要給別人解決實際困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為了更好地為全國各地長安汽車用戶服務,張永忠又扮演起師帶徒的角色,為他們講解發動機調試維修技能。張永忠對待這個角色,可謂兢兢業業,不但毫無保留地把多年來掌握、練就的維修技巧傳授給大家,還親手帶出了一支熟練掌握發動機調修的國家級“全能” 團隊?,F在發動機調修一線的技術骨干, 80%都受過他的指點,其中,聘為二、三級技能師4人、高級技師6人。 沒有驚人的履歷,卻做出驕人的業績。張永忠,已然成為當下年輕人學習的楷模。中國網 楊楠 攝影 “學習十九大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要帶動身邊的職工認真鉆研技術,掌握過硬的技能,甘于奉獻,為提高中國汽車制造業技術水平不斷貢獻力量”張永忠說。中國網楊楠攝影 |
相關閱讀:
- [ 11-15]【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防水專家”杜天剛:上千防滲工程無一返修
- [ 11-15]“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張永忠:從小木工到發動機維修頂級專家
- [ 11-15]【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巴渝工匠”張德勇:習主席親自檢閱過我們的“山貓”
- [ 11-15]【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鉗工張德勇:最在乎在崗位上創造的價值
- [ 11-14]“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媒體齊聚重慶宣傳大國工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