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11月15日電 貼標、蓋箱號、搬運、碼垛……以往需要兩條人工線一天的工作一臺智能機器人就可完成。記者14日在云南白藥股份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機器人的到來有效提高了該司“明星產品”氣霧劑生產線的智能化程度,同時也提升了產品產能與質量,增加了產品的市場供給。 “如果還用人去打碼,就不能稱為機械化生產,最重要的是智能化和高端的科技真正運用到了生產環節。”云南白藥集團生產制造中心副總經理董建民稱,之前生產線的末端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經過智能化改造后,在后端生產可以基本實現不需要人工。而在另一條生產線,隨著膏藥取片機的成功研制,一改目前用人工取膏藥片的生產局面。膏藥取片機的生產速度可達到每分鐘取膏藥片150片,按每天工作8小時計,膏藥取片機可取膏藥片72000片,而用人手工取膏藥片(熟練工每天工作8小時計)8000片/人天(手工每分鐘取膏藥片17片),膏藥取片機的生產能力大約是9個工人的生產能力。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作為云南省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云南省機械研究設計院以“機器人換人”為切入點,在有色冶金、生物醫藥大健康、農產品及食品加工、高端裝備制造、化工等行業中大力推進工業機器人技術,把智能制造落地到具體的企業里,支撐云南省支柱產業技術創新,提高智能制造、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促進產業跨越發展。 云南省機械研究設計院院長施慶華介紹,云南裝備制造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是該省重要的特色優勢產業。而應用工業機器人在替代人工方面需求強烈、市場潛力大。云南省機械研究設計院發起并聯合該省26家與工業機器人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組建云南省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利用“政、產、學、研、用”的特點和優勢,面向各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推廣應用一批機器人和智能裝備。 施慶華表示,未來3—5年,云南省機械研究設計院通過構建云南省工業機器人聯盟和云南省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建成一支產學研為一體的長期、穩定、持續開展研究工作的新型科研團隊,以為企業提供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為目標,充分發揮示范平臺的公共服務作用,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從賣產品向賣“產品服務”轉變。 |
相關閱讀:
- [ 11-08]6個項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 [ 11-03]漳州兩家企業入選2017年省級智能制造試點單位
- [ 11-02]廈門火炬高新區10條“干貨”助推“智能制造”
- [ 10-27]智能制造產業政策陸續落地 制造業將迎新一輪產業機遇
- [ 10-25]“機器換人” 漳浦智能制造助力本土企業轉型升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